...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部九候、五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张苗、靳邵等诸部经方,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
...起而正之者。虽有诸家辈出,各抒所见,究与《灵》、《素》、《难经》不能符合。其弊在于不信古经,不明内景,枉逞胸臆。是以得不偿失,名不副实。著作虽多,去古愈远矣。近世医方本草诸书,专执心肝脾肺肾,颠倒金木水火土,满纸空谈,毫无实义,莫不家置一册...
...痧疹一证,汉魏经方不载。唐宋以降,亦未有论及者。前明罗田万氏,稍稍阐明其义,而语焉不详,难执为法。近代诸家,间有精论,多散见痘书之末,每与隐疹、时麻淆混,辨证不清,治法多舛,苦无专书故也。余甚悯焉。戊子之冬,寒夜挑灯,涉猎旧籍,不揣固陋,...
...1、首重《内经》,发明玄奥。疮疡虽曰外证,必先受于内,然后发于外,故不得不宣明《灵》《素》,阐发机微。况《内经》如奉行之律,律有万无可易之旨。而张、李、刘、朱,以及历朝诸家医集,有发前人所未发之论,拯救呼吸危亡复生之案。如今所引之例,其中...
...当日礼臣等因傅孟春奏改“肃愍”为“忠”之谥。乃复疏请上旨定议。后圣旨下,更谥“忠肃”。先傅巡抚奏章未下部时,有礼部侍郎田以俊,梦于公嘱曰:“翌日有事相烦。”言毕而觉。田公愕想其事,早出见堂官于慎行,亦言得此一梦。语未毕,旨下,着礼部详议...
...清代医学家(1758-1836年)。字鞠通、配珩。江苏淮阴县人。初习儒,因哀其父及侄相继病故,而专心攻医。后至京师,参加《四库全书》之抄写与校检;又获见《温疫论》(吴又可),叹服其说,遂究心医术达十余年。后逢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京师...
...或不知有外感之温,甚至并暑 二字而不识,良可慨已!我曾王父随笔中,首为剖论。兹雄不揣愚昧,以轩岐仲景之文为经,叶薛诸家之辩为纬,纂为《温热经纬》五卷。其中注释,择昔贤之善者而从之,间附管窥,必加“雄按”二字以别之。俾读者先将温、暑、湿、热诸...
...【《心术》导读】 《心术》是《权书》(苏洵的一组策论,共十篇)中的一篇,逐节论述用兵的方法,分治心、尚义、养士、智愚、料敌、审势、出奇、守备等八个方面,而以治心(即将帅的思想与军事素养)为核心,所以标题叫“心术”。 其中包含着一些朴素的...
...《素问·病能篇》∶摩之切之。《至真要大论》∶摩之浴之。《调经论》言∶按摩勿释者再。《离合真神论》∶治之以按摩醪药。《前汉·艺文志》∶黄帝岐伯《按摩十卷》,《小儿按摩经》,四明陈氏着集载《针灸大成》。周于蕃曰∶按而留之,摩以去之。又曰∶急摩...
...医论著作。清·程芝田撰。刊于1885年。全书共有医论十二篇,包括五行、伤寒、温疫、痢疾、痘科及损伤等病证辨治要旨,以作者学验俱丰,而又有革新思想,故论述多有新意,又强调“医宜通变”,随证处方,但又认为诸家之方多为化裁而来,总不出古方范围。...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