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诗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原文如下: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赏析 题中的“十五夜”,结合三、四两句来看,应指中秋之夜。诗题,有些版本作《十五夜望月》,此处以《全唐诗》为准。...
...接着又问:是另外还有一个人间,那边刚好看到你升起在东头呢?还是在那天外广阔的宇宙,空无所有,只有浩浩长风把这美好的中秋月送走呢?它像一面飞入天空的宝镜,却不会掉下来,难道是谁用一根无形的长绳把它系住了吗?这些问题,问得异想天开,而又饶有兴味。...
...须借古人名句吟之,即景成诗,限古风一首,可好?”挹香道:“倒也使得,不知可能使我稍释怀人之念否?”便道:“谁人起句?”秋兰道:“自然爱姐先来。”爱卿道:“就是我先说。”便吟道: “月到中秋分外明。” 挹香道:“这句诗害我又要牢骚了。”爱卿道...
...四十五秋宵,月分千里毫。冷沉中岳短,光溢太行高。 不寐清人眼,移栖湿鹤毛。露华台上别,吟望十年劳。...
...南宋开禧年间的一个六月,史达祖与南宋使团离开临安,前赴金国恭贺金主生日,八月中秋到达河北真定,夜晚住宿在真定馆驿中,这首词就是在馆驿中写成。 这首词有两个写作背景:一是以一个南宋官吏的身份前往曾是北宋疆土的异国祝寿,二是恰逢中国的传统佳节...
...《登高》)。这些古诗词都反映了古人悲秋、伤秋,感叹人生短暂、岁月易逝的情绪。悲忧最易伤肺,肺气一虚,机体对外界病邪的抵抗力就下降,所以在秋天要注意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 中秋赏月听古琴 中秋节时,月朗星稀,一轮圆月高挂天空,人们坐在月下,...
...伯姬氏。伯姬与大子五人迫孔悝於厕,强盟之。遂劫以登台,於是得国,是得孔悝之立己也。“假,至也”,《释诂》文。云“至於大庙,谓以夏之孟夏禘祭”者,以经云六月,是周之六月,是夏之孟月禘祭之时,以诸侯命臣在於祭日。案《左传》哀十五年冬,蒯聩得国。...
...韩国江陵端午祭久负盛名,每年的端午祭期间,来自韩国和世界各地的观光者达百万人之多。 江陵市使这一民间节日成为了它文化的标志,1967年被指定为韩国第13号无形文化财产。 ...
...米芾这首中秋词,写法巧妙,除上片结拍点出“明月挂高楼”外,字面上再没有“月”字出现,然而却使人感到如置身在月光的整个银色世界之下的优美境界之中,写得清空而不质实,正体现了他“不蹈袭前人轨辙”的创新精神,表现了米芾的特有风格。...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