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证有头疼恶寒,皆是伤寒,无则皆否也,何则?盖伤寒则恶寒,伤食则恶食,理固然也,但在冬时恶寒为甚。盖冬时为正伤寒,天气严凝,风寒猛烈,触冒之者,恶寒殊甚。其余时月,虽有恶寒亦微,未若冬时之恶寒为甚也。虽四时皆有伤寒,治之不可一概论也。冬...
...详《伤寒论》、《百问百证歌》、《活人书》、《活人大全》及今陶氏《六书》、王氏《家宝》与各名家,惟陆氏伤寒未睹其书。尝闻病皆起于伤寒,治莫精于仲景。一百一十三方,如水有源;(不过汗吐下渗和解温补,总方以变化以也)三百九十七法,如衣有领。(...
...前论分次有缩,又有一证,盖六经虽六,核之止四。华佗一日、二日、三日在肤皮肌,仲景以太阳统之;四日在胸,以少阳统之;六日在胃,以阳明统之;五日在腹,仲景分为太阴、少阴、厥阴三经。是华佗、仲景虽各分为六,恰各合为四耳!故仲景着各经欲解是,太阳...
...(添加)【歌】婴儿气怯病伤寒,挟食挟惊分两般。要解六经传变候,参详仲景活人方。【论】《活人书》云∶伤寒,大人、小儿治一般,但小小分剂,药性差凉耳。要之,其传变,其形证,与大人不殊也。其所异治者,挟惊、挟食而已。钱仲阳云∶小儿正伤寒者,谓...
...六经病证是外邪侵犯人体,作用于六经,致六经所系的脏腑经络及其气化功能失常,从而产生病理变化,出现一系列证候。经络脏腑是人体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故某一经的病变,很可能影响到另一经,六经之间可以相互传变。六经病证传变的一般规律是由表入里,由...
...伤寒著作。四卷,附余二卷。清·沈月光传,车宗辂、胡宪丰编订。书成于乾隆年间(1736-1795)。本书论述伤寒证治较简要,并试图以八卦图说、河图洛书等内容,注释伤寒六经病机。此虽开拓了视野,却未必尽合于临床。须予分析地参阅。现存多种清刻本...
...伤寒著作。四卷,附余二卷。清·沈月光传,车宗辂、胡宪丰编订。书成于乾隆年间(1736-1795)。本书论述伤寒证治较简要,并试图以八卦图说、河图洛书等内容,注释伤寒六经病机。此虽开拓了视野,却未必尽合于临床。须予分析地参阅。现存多种清刻本...
...一 伤寒头疼又身热,便是阳证,不可服热药。伤寒传三阴、三阳共六经。内太阴病头不疼身不热,少阴病有反发热而无头疼,厥阴病有头疼而无发热,即是阳证,若医者妄投热药,决致死亡。一 伤寒当直攻毒瓦斯,不可补益。邪气在经络中,若随证攻之,三、四日痊...
...伤寒著作。不分卷。徐大椿编释。书成于1759年。徐氏研究《伤寒论》不以六经分类,他认为:“方之治病有定,而病之变迁无定。”遂将《伤寒论》中113方分为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柴胡汤、栀子汤、承气汤、泻心汤、白虎汤、五苓散、四逆汤、理中汤及...
...伤寒著作。不分卷。徐大椿编释。书成于1759年。徐氏研究《伤寒论》不以六经分类,他认为:“方之治病有定,而病之变迁无定。”遂将《伤寒论》中113方分为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柴胡汤、栀子汤、承气汤、泻心汤、白虎汤、五苓散、四逆汤、理中汤及...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