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和缓,通行十二经,可升可降,与补、泻、寒、热,温、凉等各类药物配合应用,有调和药性的作用。例如与当归、白芍,地黄,川芎、党参、白术、茯苓等补药同用,可使补药作用和缓持久而不骤;与大黄、芒硝,枳实等泻下药同用,可缓和泻药之性,使泻而不逮,...
...大戟性味苦寒,有毒。功能攻泻水饮,为逐水猛剂,属强泻利药。可应用于重症的水肿胀满、胸腹积水,肝硬变腹水等。也可用于晚期血吸虫病腹水。可单用,也可以与他药配伍应用。 例如配芫花、甘遂,大枣(十枣汤),用于胸胁积水(胸腔积液),配甘遂,白芥子...
...川椒味辛,性热,属温热药。有温中祛寒,下气,杀虫等作用。因寒所致的胃痛、腹痛、腹中冷气攻胀等症。可配干姜,党参(人参)、饴糖(大建中汤)、高良姜,香附等同用。 据动物实验报导,川椒所含的挥发油,小量时离体肠管呈持续性的蠕动增强,大量则使之...
...味甘,性寒,入手太阴肺经。清肺行痰。竹沥甘寒疏利,清胸膈烦渴,开痰涎胶黏,治中风心肺郁热,孔窍迷塞之证。鲜竹去节,火烘沥下,瓷器接之。其性虽寒,不至滑泻肠胃。清上之药,最为佳品。...
...气微寒,味辛苦,而辛浓于苦,气味俱轻,有小毒,阳中之阴也,降也。入足阳明太阴少阳三经之药也。主治湿痰,不能治热痰,医概用之,误矣。盖脾胃之所喜者,燥也,所恶者,湿也。半夏性燥而去湿,故脾胃得之而健也。火痰黑、老痰胶,须加芩连栝蒌海粉。寒痰...
...之药,皆能补中。生甘草性寒,能将中气的运动力量减少也。中寒,干姜为第一要药,有起死回生之力。古方干姜炙草同用之证,皆有关生死大病。误用伤阴,为害最大。炮过用,力稍减。生姜亦能温中,捣汁止呕止吐。外感用之,有伤肺之害。必须完全寒症,肝不燥,肺...
...补肺金,山药为主药。其性平和,最助肺金收敛之气,并能利尿。利尿者,金气收则水归膀胱也。肺虚而燥者,以阿胶之滋润辅之。凡补中补土之药皆于肺金有益,土生金也。凡补肺之药,皆补大肠。红枣补肺,能填补伤损。糯米最补肺阴,落花生润肺通滞,杏仁温肺...
...很冷。本义:冷,寒冷) 同本义 [cold] 寒,冻也。——《说文》 凉是冷之始,寒是冷之极。——《列子·汤问》注 乾为寒。——《易·说卦》 若不可寻也,亦可寒也。——《左传·哀公十二年》 以享司寒。——《左传·昭公四年》 北方曰寒风。——《...
...气寒,味苦酸,无毒,气浓味薄,沉也,阴也。消心下痞塞之痰,泄腹中滞寒之气。推胃中隔宿之食,消腹中连年之积。同甘草瘦胎,和黄连减痔。宽大肠结气,泻胁下虚胀。然味苦带辛,又能治遍身风疹。与枳实同一物也,但有大小之分,枳实小,则性酷而速。枳壳大...
...春温夏热秋清凉,冬气冷冽令之常,伤之四时皆正病,非时有气疫为殃。应冷反温冬温病,应温反冷寒疫伤,瘟疫长幼相传染,须识岁气汗攻良。【注】冬病伤寒,春病伤风,夏病暑病,秋病疟疾,皆四时正令之常病也。若春应暖而反寒,夏应热而反凉,秋应凉而反热,...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