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阳胆疟_《圣济总录》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论曰足少阳疟之状,内经谓令人身体解 寒不甚,热不甚,恶见人,见人心惕惕然。热多汗出甚。刺足少阳是也,盖胆为中正之官,决断出焉,今疟邪外中,其气不守,故常心惕惕然,邪盛故热多,有风故汗出。治足少阳疟,身体解 ,见人心惕惕然,热多汗出。升麻...

http://zhongyibaodian.com/shengjizonglu/122-40-6.html

太阴篇_《伤寒医诀串解》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太阴为湿土纯阴之脏也.病入太阴.从阴化者多.从阳化者少.)何谓太阴之邪从阴化.伤寒论云.腹满.吐食.自利.不渴.手足自温.时腹自痛.是也.宜理中丸汤主之.不愈.宜四逆辈.何谓太阴之邪从阳化.伤寒论云.发汗后不解.腹痛.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http://zhongyibaodian.com/shanghanyijuechuanjie/333-7-1.html

太阴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①经脉名称之一。有阴气旺盛的意义。因为其位于三条阴经的最表层,故《素问·阴阳离合论》有“太阴为开”之说。参见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条。②小儿面部望诊的部位。即文台外侧稍上之处。《奇效良方》:“太阴上红脉现,伤寒之候,主壮热鼻塞。”参见文台...

http://qihuangzhishu.com/194/678.htm

少阳病状_《千金翼方》_中医方言书籍_【岐黄之术】

...九证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伤寒病,脉弦细,头痛而发热,此为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为属胃。胃和即愈,不和烦而悸。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胁下坚满,干呕不能食饮,...

http://qihuangzhishu.com/120/1045.htm

古法流注_《普济方·针灸》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经云。其气始从中焦注手太阴阳明。注足阳明太阴太阴注手少阴太阳。太阳注足太阳少阴少阴注手心主少阳少阳注足少阳厥阴。厥阴注还于手太阴。如环无端。周流不息。昼夜行流。与天同度。此法如气血所生之经络。于一经中井荣 经合。迎随补泻之法。亦用东方...

http://qihuangzhishu.com/601/85.htm

古法流注_《普济方·针灸》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经云。其气始从中焦注手太阴阳明。注足阳明太阴太阴注手少阴太阳。太阳注足太阳少阴少阴注手心主少阳少阳注足少阳厥阴。厥阴注还于手太阴。如环无端。周流不息。昼夜行流。与天同度。此法如气血所生之经络。于一经中井荣 经合。迎随补泻之法。亦用东方...

http://zhongyibaodian.com/pujifangzhenjiu/601-6-37.html

卷第六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第十_《伤寒论》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太阴中风,四肢烦疼,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 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 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5204.html

有关开阖枢的几个观点_【中医宝典】

...阳为运用的,犹如往日的社会男主外女主内一般,更像行军作战,阴是补给系统,而阳是作战部队,二者缺一不可。 观察十二经脉的循环,不难发现一个定律,就是太阴传少阴再传厥阴,再传回太阴,形成一个轮回,而三阴传化的动力,来自阳经的催化。厥阴若无少阳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5075.html

卷第五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第九_《伤寒论》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则烦而悸。 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5203.html

十二经脉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544.html

共找到23,99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