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少阴心经病证_中医辩证经络辩证_【中医宝典】

...本证是手少阴心经循行部位及相关脏腑心的病证。 主要临床表现:咽干,渴而欲饮,胁痛,手臂内侧疼痛,掌中热痛,心痛,心悸,失眠,神志失常。 病机分析:手少阴心经支脉从心系上夹于咽部,心经有热则咽干;阴液耗伤则渴而欲饮;心之经脉出于腋下,故胁痛...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b32332.html

足厥阴肝经病证_中医辩证经络辩证_【中医宝典】

...本证是足厥阴肝经循行部位及相关脏腑肝的病证。 主要临床表现:腰痛不可以俯仰,胸胁胀满,少腹疼痛,疝气,巅顶痛,咽干,眩晕,口苦,情志抑郁或易怒。 病机分析:足厥阴肝经之支脉、别络,和太阳少阳之脉,同结于腰踝下中篌、下篌之间,经气不利则腰痛...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b32340.html

足少阴肾经病证_中医辩证经络辩证_【中医宝典】

...本证是足少阴肾经循行部位及相关脏腑肾的病证。 主要临床表现:脊股内侧后缘疼痛,足心热痛,舌干,咽喉肿痛,心烦疼痛,咳唾有血,气喘,面色黧黑,惊恐不安,遗尿,造精,月经不调。 病机分析:足少阴肾经之脉起自足小趾斜趋足心,上馁出奈,上股内后廉...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b32342.html

并病_中医辩证六经辩证_【中医宝典】

...并病是指一经症状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症状,此时两经症状同时存在,但有先后之序,常称“二阳并病”。如“太阳阳明并病”是指先有太阳病的症状,然后又见阳明病的症状,此时两病证的症状均存在。 并病强调两经病证的先后出现,通常也指在三阳病范围内。...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b32346.html

合病_中医辩证六经辩证_【中医宝典】

...合病 合病是指两阳经和散阳经同时受邪发病。常称“二阳合病”,“三阳合病”。如“太阳阳明合病”是指一开始即表现为既有太阳病的症状,又有阳明病的症状。“三阳合病”是指一开始既有太阳、阳明、少阳病的临床表现。合病强调多经病证的同时发生,通常指在...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b32348.html

厥阴病_中医辩证六经辩证_【中医宝典】

...厥阴病 厥阴病证是外感热病的最后阶段。病至厥阴阶段,邪正斗争的形势十分复杂,既可以是邪盛正衰,也可能是正胜邪退,病邪寒热夹杂,错综复杂,病变部位以肝肾为主,临床表现以寒热错杂、厥热胜复为特征。厥阴病主要可分以下几种类型。...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b32350.html

两感_中医辩证六经辩证_【中医宝典】

...两感是指一阳经与一阴经同时受邪发病。而这两经往往在经络上有表里关系。如太阳少阴两感,阳明太阴两感,少阳厥阴两感。“太少两感”证是指一开始即有太阳病与少阴病的症状。两感强调阳经与阴经同时受邪发病。...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b32352.html

六经辨证_中医辩证六经辩证_【中医宝典】

...「中医是怎样通过六经来辨证的」 六经辨证是《伤寒论》的辨证纲领。《伤寒论》包括多种热性病。书中除将一些病证的表现归纳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等六种类型,并以此进行辨证外,又说明了有关病证的传变关系。此外,它还用八纲分析病情,如...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b32353.html

少阴病_中医辩证六经辩证_【中医宝典】

...少阴病 少阴病证是外感热病最危重的阶段,常由太阴病发展而来,也可由三阳病演变过来。少阴病证的病邪主要是寒邪,也可是热邪,病变部位主要在心肾,虚弱是少阴病证的主要临床表现。根据病邪性质的不同,少阴病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b32355.html

太阴病_中医辩证六经辩证_【中医宝典】

...太阴病 太阴病证是三阴病中较轻的证型,寒湿之邪侵袭人里,病变部位主要在脾胃,正气已有不足,主要临床表现是下利,腹痛,呕吐,脉弱。可由三阳病发展而来,也可一开始即表现为太阴病。 主要临床表现:下利,泻下物多为清稀,可呈水样,也可见白色粘液,...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b32358.html

共找到33,02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