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恐怕那感应就不能这样了罢。 没有法子,在大家都不适意的时候,恐怕终于是“中国没有幽默”的了。 七月十八日。 【注解】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四年七月二十六日《申报·自由谈》。 〔2〕当时有人在提倡大众语时指摘白话文“难懂”,如...
...三种人”》原文-出自《南腔北调集》 7、《由中国女人的脚》原文-出自《南腔北调集》 8、《谣言世家》原文-出自《南腔北调集》 9、《谚语》原文-出自《南腔北调集》 10、《学生和玉佛》原文-出自《南腔北调集》 11、《小品文的危机》原文-出自《...
...十二月 【注解】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六年一月二十日上海《海燕》月刊第一期。 关于这篇小说,可参看《且介亭杂文末编·〈出关〉的“关”》。 〔2〕老子春秋时楚国人,我国古代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者。《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说:“老子者,楚苦县...
...在著作中记载了汉族人民在历史上(特别是宋末和明末)反抗民族压迫的事实,或涉及了当时一些政治事件,因而遭到迫害和屠杀。 〔6〕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唐代文学家,著有《韩昌黎集》。苏轼(1037—1101),字子瞻...
...—754) 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他的《黄鹤楼》诗原文为:“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 文化城 一九三二年十月间,北平...
...同“ 目光如豆 ”。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一:“昔人謂 東坡 詞非正聲,此特拘於音調言之,而不究本原所在;眼光如豆,不足與之辯也。”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六)》:“眼光愈锐利,见识愈深广,选本固然愈准确,但可惜的...
...象做了一场大梦才醒。比喻被错误的东西蒙蔽了许久,开始醒悟过来。 《庄子·齐物论》:“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 从一九年以来,她才仿佛从~似的,又从事于版画了。 ◎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序目》...
...移译,但一经移译,则全篇中虽间有大背我意之处,也不加删节了。因为我的意思,是以为改变本相,不但对不起作者,也对不起读者的。 我先前译印厨川白村的《出了象牙之塔》时,办法也如此。且在《后记》里,曾悼惜作者的早死,因为我深信作者的意见,在日本...
...也。从人从八,分辨之義。別作个。詳丨部个字註。 考證:〔《左傳·昭二年》晏子曰,偪介之關,暴征其私。〕 謹照原文二年改二十年。 〔《左傳·襄二十六年》王子圉,寡君之貴介弟也。〕 謹照原文王子圉改王子圍。 〔《左傳·襄八年》亦不使一介行李辱在...
...,还不甘心,定须闭眼胡说一通而后快。赫克尔(E.Haeckel)说过:人和人之差,有时比类人猿和原人之差还远。我们将《红楼梦》的续作者和原作一比较,就会承认这话大概是确实的。 “作善降祥”的古训,六朝人本已有些怀疑了,他们作墓志,竟会说“...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