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昌、张璐、程郊倩诸家之说,附以己见,撰《伤寒论条辨续注》十二卷(1705年)以补方氏之未备。复撰《伤寒论证辨》三卷(1711年),就证分经,病情详于各证之中。又参校柯琴《伤寒论翼》两卷。注释《温疫论》,撰成《温疫论补注》两卷(1710年)...
...一、本书根据郑钦安所著《伤寒恒论》原文,逐条阐释,以继承和发扬为原则,旨在为临床者之实用。二、郑书编列次第,其条文系遵舒驰远《再重订伤寒集注》(舒氏篇目悉按喻嘉言《尚论篇》,故是书篇目,一一遵之而未易)。惟条文错乱,多与《伤寒论》原书不符...
...温病著作。四卷。清·唐毓厚撰。刊于1878年。作者认为“温、疫本属两途,只因习俗并称,以致疑义不明”(见本书凡例),遂广集诸家学说,参以己见撰成本书。唐氏将温、疫病证大致分为伏气、岁气、时疫、疫毒四门;予以详细辨证、确立治疗原则和方药,兼...
...温病著作。四卷。清·唐毓厚撰。刊于1878年。作者认为“温、疫本属两途,只因习俗并称,以致疑义不明”(见本书凡例),遂广集诸家学说,参以己见撰成本书。唐氏将温、疫病证大致分为伏气、岁气、时疫、疫毒四门;予以详细辨证、确立治疗原则和方药,兼...
...辨张仲景《伤寒论》曰∶伤寒者,乃冬时感寒即病之名。桂枝麻黄二汤,为当时之伤寒设,与过时之温暑者,有何预焉?夫受病之原则同,亦可均谓之伤寒,所发之时既异,治之则不可混也。请略陈之。夫春温夏热,秋凉冬寒者,四时之正气也,以成生长收藏之用,...
...人一呼脉三动,一吸脉三动而躁,尺热,曰病温。《论疾诊尺》曰∶尺肤热甚,脉盛躁者,病温也。《玉版论要》曰∶病温虚甚死。此则温病之命名,及其诊候之法也。《阴阳应象大论》曰∶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热论》曰∶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
...《海上述林》上卷插图正误〔1〕 本书上卷插画正误—— 58页后“普列哈诺夫”系“拉法格”之误;96页后“我们的路”〔2〕系“普列哈诺夫”之误;134页后“拉法格”系“我们的路”之误: 特此订正,并表歉忱。 【注解】 〔1〕 本篇最初印于...
...琐言》 回澜论 葵菜预解痘毒说 拟张令韶《伤寒直解》辨证歌 卷六 三皇药王考 《脉诀》正讹 三焦论赘言 认疫治疫要言 趋庭杂记 辨医书音义 夏月忌枳说 喜伤心恐胜喜解 恐伤肾思胜恐解 思伤脾怒胜思解 怒伤肝悲胜怒解 忧伤肺喜胜忧解 百合病...
...,饮水难救。上三方,热多、里多者宜之。□〔洁〕雄黄丸 治疫,不相染。雄黄(一两,研) 赤小豆(炒熟) 丹参 鬼箭羽(各二两)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日空心以温水下五丸,可与病同床共衣,亦不相染矣。□〔《活》〕务成子萤火丸 主辟疫疾,...
...苏叶,不可轻用表药招尤。若妊娠邪在半表半里,择《纲目》内黄龙汤,即小柴胡汤变体用法,其加减亦可采择而用。如表证已愈,但发热大渴,用香苏散加金花汤。便结者,加入大黄,或用三黄解毒汤。所以,凡胎前疫证,与伤寒阳明腑证,内实便秘,须急通大便,方不...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