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四年三月二十八日《申报·自由谈》。 〔2〕“无为而无不为”语见《老子》第四十八章。 ...
...这不通,就成了“民族主义文学”〔6〕者,但两者是都属于自己“不愿通”,即“不肯通”这一类里的。 二月三日。 因此引起的通论:“最通的”文艺 王平陵 的《申报》的《自由谈》,发表不到五百字长的短文。好久不看见他老先生的文了,那种富于幽默性的...
...一九二六年八月二十八日《语丝》周刊第九十四期。原题《记鲁迅先生的谈话》,署名培良。 〔2〕培良 向培良,湖南黔阳人,文学团体狂飙社的主要成员。 曾为《莽原》周刊写稿。后来堕落为国民党反动派的走卒。 〔3〕《工人绥惠略夫》 俄国阿尔志跋绥夫(M.]...
...集外集拾遗》 32、译本高尔基《一月九日》小引-出自《集外集拾遗》 33、《不走正路的安得伦》小引-出自《集外集拾遗》 34、英译本《短篇小说选集》自序-出自《集外集拾遗》 35、今春的两种感想-出自《集外集拾遗》 36、帮忙文学与帮闲文学...
...俄文译本《阿Q正传》序及著者自叙传略〔1〕 《阿Q正传》序 这在我是很应该感谢,也是很觉得欣幸的事,就是:我的一篇短小的作品,仗着深通中国文学的王希礼(B.A.Vassi-liev)〔2〕先生的翻译,竟得展开在俄国读者的面前了。 我虽然...
...《近代捷克文学概观》译者附记〔1〕 捷克人在斯拉夫民族〔2〕中是最古的人民,ěQ也有着最富的文学。但在二十年代〔3〕,几乎很少见一本波希米亚文〔4〕的书,后来出了J.Kollár〔5〕以及和他相先后的文人,文学才有新生命,到前世纪末,他们...
...我们的这一面。 我们现在以十分的哀悼和铭记,纪念我们的战死者,也就是要牢记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历史的第一页,是同志的鲜血所记录,永远在显示敌人的卑劣的凶暴和启示我们的不断的斗争。 【注解】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一年四月二十五日《前哨》...
...在菲洲沙漠里与阿剌伯人争斗流血的生活。”(黄震遐:《陇海线上》) 原来中国军阀的混战,从“青年军人”,从“民族主义文学者”看来,是并非驱同国人民互相残杀,却是外国人在打别一外国人,两个国度,两个民族,在战地上一到夜里,自己就飘飘然觉得皮色...
...女人未必多说谎 赵令仪 侍桁〔2〕先生在《谈说谎》里,以为说谎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弱,那举证的事实,是:“因此为什么女人讲谎话要比男人来得多。” 那并不一定是谎话,可是也不一定是事实。我们确也常常从男人们的嘴里,听说是女人讲谎话要比男人多,...
...购买他所喜欢的糕点。 鲁迅在北京期间,结识了一位名叫季自求的南通人,共同研究文学。1912年至1920年的《鲁迅日记》,记载了鲁迅与季自求交往的许多情况。一来二去,季自求知道鲁迅喜欢吃糕点,便将家乡特产的嵌桃麻糕推荐给鲁迅。 1915年1月...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