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经文读法_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内经曰:春伤于风,夏必飱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必咳嗽。冬伤于寒,春必病温。自王叔和编次仲景伤寒论原文,自己加上伤寒例曰,中而即病为伤寒,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于是后世遂谓冬日受有寒气,藏在...

http://zhongyibaodian.com/yuanyundongdeguzhongyixue/1101-12-20.html

黄帝内经中的饮食养生_膳食养生_【中医宝典】

...饮食养生一定要与时令相结合,食物只有在种类、性味、寒热等方面均与时令相适宜,才能够发挥其最佳的作用。 灵枢·胀论说:“阴阳相随,乃得天和,五脏更始,四时循序,五谷乃化。”首次提出食物的消化吸收与四时有关。后世养生学家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2755.html

易经与中医学发展的相关性探讨_【中医宝典】

...科学试验相结合,是揭示生命奥秘的金钥匙。其意义是不可估量的。本文谨就易经与中医学发展的相关性做一初步探讨。 一、对中医阴阳学说的影响 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受易经的影响很大。贯穿黄帝内经一书始终的阴阳学说,直接来自先成书的易经...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468.html

班昭简介_古代美女_【文学360】

...昆剧 女诫班昭 东征赋班昭 班昭人物介绍 班昭个人档案 班昭简介 班昭简介(班固的妹妹) 两汉班氏家族族谱(班昭家谱) ...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7148.html

内经“多针刺”浅议_【中医宝典】

...关键词: 内经 多针刺 含义 作用 临床应用 腧穴分为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三大类,针刺选穴一般是在辨证取穴的基础上组方,一穴一针。但是某些顽疾,一穴一针的治疗却难起沉疴,因而,多针刺的治疗方法旋而示之。内经中载有多针刺的论述,...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715.html

战国至东汉时期(3)医学理论的形成_医药溯源_【中医宝典】

...医学理论的形成 战国至秦汉时期,由于医学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日益丰富,一些重要的医学典籍相继问世。其中黄帝内经的出现,标志着中医基础理论的形成;伤寒杂病论的问世,则表明了中医辨证论治原则的确立。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中国...

http://zhongyibaodian.com/suyuan/b34771.html

司马迁简介

...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完成的史学巨著史记,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了解司马迁的作品特点,主要在"迁"这个字上。 ...

http://wenxue360.com/author/608.html

列御寇简介

...列御寇,名寇,又名御寇(又称“圄寇”“国寇”),相传是战国前期的道家人,郑国人,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有列子八卷,早已散失。 ...

http://wenxue360.com/author/315.html

疫病钩沉有感_【中医宝典】

...关键词:疫病钩沉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有言:“不知年之所加,气之感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这就是先哲谆谆告诫我们,医生必须要懂得五运六气学说。不懂得司天、在泉、客主加临、运气之感衰,以及这些因素对人体生理病理虚实的影响,是不能当...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620.html

内经的“天地”观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孟琳升 包头市杏林中医研究院 查内经所言,则“天地”有二说:其一指天为高空,古称太空,今谓天空或空中。因人居于上下天地之“气交”之中,故以人居之所而分,其上则为天,其下即为地。阴阳应象大论曾给以明确诠释:“清阳上天,浊阴归地”...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2652.html

共找到468,55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