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中医之(一)阴阳学说_【中医宝典】

...确定治则,而且要熟炼掌握药物的阴阳属性。中药的四气指寒、热、温、凉。寒凉属阴,温热属阳。寒凉药能清火退热如干姜等。辛、甘、酸、苦、咸为中药的“五味”,其中辛、甘属阳,酸、苦、咸属阴。 10.中医治病的基本原则就是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泻其有余,...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822.html

汗症与治疗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易受外感,属气虚腠理不密,卫阳不固。 治则:宜益气固表。玉屏风散加味。 处方:黄芪、白术、防风、白芍、五味子、浮小麦。每日一剂水煎服至痊愈。 方义:黄芪益气固表,气为阳,气旺血自生,白芍,五味子敛阴而止汗,防风,白术,浮小麦健脾补气,扶正御...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0241.html

伤寒身重肉苛_《冯氏锦囊秘录》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病有身重不能转侧者,有身疼不能转侧者,何也?身重不能转侧者,下后血虚,津液不荣于外也。身疼不能转侧者,风湿相搏于经也。二者颇类,虚实不同,治则各异。若症恶而觉身重倍常者,死。以阴阳气离,形骸独留,无气升举,故身倍重也。其肉苛者,虽着衣絮,...

http://qihuangzhishu.com/342/791.htm

啼_《陈氏幼科秘诀》_中医儿科书籍_【岐黄之术】

...儿生下体青白无血色,日夜啼不止,体仰而 ,腹满不乳,大便青白,是在胎为风冷所伤而然。时时吐 ,或腹中如鸡子黄,接之如小鸡声而后出,若不急治则成痫,宜用余家小黑丸及养脏汤。养脏汤白术(八分) 芍药(六分) 茯神(七分) 川芎(五分) 藿香(...

http://qihuangzhishu.com/917/7.htm

内经针法_《中医刺灸》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内经》包括《灵枢》和《素问》两部书,各八十一篇。主要从阴阳、脏腑、经络、病机、诊法、治则、针灸、按摩、方药、疾病、摄生等各方面,对人体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以及诊断治疗方法作了较为全面而系统的论述,奠定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内经》中...

http://qihuangzhishu.com/113/108.htm

《金匮翼》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内科专着。八卷。清·尤在泾撰。刊于1768年。作者曾注释《金匮要略》,书名《金匮心典》。为了补充该书之不足,又撰集本书以为辅翼。书中参考历代方书并内科著作,参以个人心得和经验,阐述内科杂病48门。每门首列统论,概括该门病证的大致规律和治则...

http://qihuangzhishu.com/169/1603.htm

《内经知要》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经著作。二卷。明·李中梓辑注。刊于1642年。作者以《内经》卷帙浩繁不易卒读,于是将《黄帝内经》一书的重要内容加以选录,分为道生、阴阳、色诊、脉诊、脏象、经络、治则和病能等类。结合基础、临床理论加注阐析,遂成此书。分类简、选文精、注释...

http://qihuangzhishu.com/192/398.htm

《内经知要》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经著作。二卷。明·李中梓辑注。刊于1642年。作者以《内经》卷帙浩繁不易卒读,于是将《黄帝内经》一书的重要内容加以选录,分为道生、阴阳、色诊、脉诊、脏象、经络、治则和病能等类。结合基础、临床理论加注阐析,遂成此书。分类简、选文精、注释...

http://qihuangzhishu.com/192/840.htm

《医略》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综合性医书。四卷。清·钱一桂撰于1818年。本书纂述《内经》、《难经》及历代诸家医书之要妙,以“改古今之同异,辨议论之经验,分诊治之优劣”(见凡例)。卷一脉法、治则及杂论,在汇集前人论述精要之同时,阐发了个人的见解。卷二内科、妇科主要疾病...

http://qihuangzhishu.com/195/2652.htm

《医家四要》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和治则。卷三方歌别类、按病分类、选择效方300余味药的性能功用。为中医入门读物。现存三种光绪刻本等。1949年后有排印本。...

http://qihuangzhishu.com/195/2672.htm

共找到2,86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