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棉散 耳内生疮流脓,乃肝经郁火所结。枯白矾(三钱) 胭脂(一钱, 存性,如能用干油胭脂更佳)研匀。先用棉杖子搅去脓水,另以柳杖子蘸药掺入耳底,自干。若 耳加麝香五厘。耳底流脓。枯矾 黄丹 龙骨 海螵蛸 麝香 干胭脂研细吹之。又方青黛 ...
...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对禅宗和佛教有着渊博的知识,有咏茶诗多篇传世,如《留草衣禅师》诗:“眼前白吃赵州菜,手里牢拈焚志华。喝后耳门软个渐,春风何处不山家”草衣禅师(1786-1866年),曾在丁若镛门下学习,通过40年的茶生活,领悟了禅的玄妙和...
...语出《素问.三部九候论》。是古代最早的一种全身遍诊法,它把人体头部、上肢、下肢分成三部,每部各有上、中、下三处的动脉,在这些部位诊脉,称为三部九候。头部:上--两额动脉(太阳),候头部病变;中--两侧耳前动脉(耳门),候耳目病变;下--...
...热口干,口中烂。(又云∶劳宫主大人小儿口中肿,腥臭。) 曲泽 章门 主口干。 太溪 少泽 主咽中干,口中热,唾如胶。 兑端 目窗 正营 耳门 主唇吻强,上齿龋痛。 光明 临泣,主喜啮颊。 解溪 主口痛啮舌。 京骨 阳谷 主自啮唇。(一作颊。...
...或枕部,食指叠在中指上,然后食指用力滑弹枕部或头顶,以听到有鼓鸣音为好,每次弹20~40下。 二、按耳法 坐定,搓掌心50次,趁掌心热时紧按双侧耳门。如此6次,连做2~3日,治疗时要心情淡然清静,方能奏效。 三、枕聪耳枕 用荷叶、苦丁香、...
...语出《素问·三部九候论》。是古代最早的一种全身遍诊法,它把人体头部、上肢、下肢分成三部,每部各有上、中、下三处的动脉,在这些部位诊脉,称为三部九候。头部:上--两额动脉(太阳),候头部病变;中--两侧耳前动脉(耳门),候耳目病变;下--...
...灸及灸耳廓。啄式灸法用于点穴(点眼穴、点耳穴,包括灸耳门)。每日1次,每次20~30分钟,6天为一疗程。经过3~5个疗程的治疗,多数患者症状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临床研究表明,“雷火灸”治疗青少年近视、弱视,程度越轻,年龄越小,效果越好。...
...庄氏集 穴灸小儿二十四种 法∶第一 ,牙关紧,口不开,灸耳门相对一寸,七壮,穴在直耳门近眼。第二鬼 ,手脚冷,眼不转睛,口中乱道,灸大拇指后纹,每指七壮,在大指节上。第三獐 ,浑身壮热,两手如梳头,啼哭声促,灸两手心及项前一寸,各二七壮。...
...治小儿二十四种 法。第一 。牙关紧。口不开。灸耳门相对一寸七壮。穴在直耳门近眼。第二鬼 。手脐冷。眼不转睛。口中乱道。灸大拇指后纹每七壮。在大指节上。第三獐 。浑身壮热。两手如梳头。啼哭声促。灸两手心。及顶前一寸。各灸二七壮。第四牛 。弄...
...庄氏集 穴灸小儿二十四种 法∶第一 ,牙关紧,口不开,灸耳门相对一寸,七壮,穴在直耳门近眼。第二鬼 ,手脚冷,眼不转睛,口中乱道,灸大拇指后纹,每指七壮,在大指节上。第三獐 ,浑身壮热,两手如梳头,啼哭声促,灸两手心及项前一寸,各二七壮。...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