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肾同源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生理学名词。又称乙癸同源。含义有三:①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生,故肝阴和肾阴相互滋养,肝肾相生。②肝和肾均内藏相火,相火源于命门。③肝和肾虚实密切相关,相互制约,治疗上多兼顾二脏。《医宗必读》:“东方之木,无虚不可补,补肾即所以补肝;北方...

http://qihuangzhishu.com/168/1110.htm

乳香宣经_《太平惠民和剂局方》_中医方言书籍_【岐黄之术】

...治体虚为风、湿、寒、暑进袭,四气相搏,半身不遂,手足顽麻,骨节烦 恶寒发热,渐成香港脚;肝肾不足,四肢挛急,遍身攻注;或闪肭打扑,内伤 妇人经脉不调。常服活血止痛,补虚,壮筋骨。川楝子(锉,炒) 牵牛子(炒) 乌药(去木) 茴香(淘去沙土...

http://qihuangzhishu.com/635/79.htm

补养肝肾—类风湿药酒_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类风湿药酒 [药物组成] 羌活10g 独活10g 续断10g 草乌10g 细辛10g 川芎6g 红花6g 乳香6g 没药6g 鹿角胶3g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养血通络,补养肝肾,通络止痛,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用法用量] 每日服三次,...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6217.html

石斛明目_【中药方剂】中医药方,中药方

...目录 《北京市中成药规范》石斛明目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北京市中成药规范》:石斛明目【处方】石斛12.5千克 肉苁蓉12.5千克 麦门冬25千克 茯苓50千克 五味子12.5千克 人参50千克 熟地黄75千克 菟丝子12.5...

http://zhongyaofangji.com/s/shihumingmuwan.html

四斤_《正体类要》_中医外科书籍_【岐黄之术】

...治肝肾精血不足,筋无所养,挛缩不能步履,或邪淫于内,筋骨痿软。肉苁蓉(酒浸) 牛膝(酒洗) 天麻 干木瓜 鹿茸(炙) 熟地黄(生者自制) 菟丝子(酒浸煮杵) 五味子(各等分)上为末,用地黄膏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空心温酒送下。...

http://qihuangzhishu.com/288/95.htm

蔡小荪_一、治病求本 重血气肝肾病机学说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生殖的根本,而女子在经带胎产之中颇多耗伤肾气,引起妇科诸疾。又冲任二脉导源于肝肾肝肾二脏同居下焦,一开一阖,主持和调节着经带胎产乳的正常藏泻。由于肝肾在妇女生理病理中的重要作用。故前人有女子以“肝肾同为先天”之说。蔡师认为,在月经失调、崩漏...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caixiaosun/566-3-1.html

苦楝_《三因极一病证方论》_中医方言书籍_【岐黄之术】

...治肝肾气虚,风冷相搏,心腹绞痛,攻刺腰背,不能禁受,下注阴器,肿痒疼痛。久服养肾活血,驻颜轻身耐老,进美饮食。川楝(一十一个,锉碎分三去,一用巴豆十粒去皮同炒焦黑色,去巴豆不用;又用斑蝥七个同炒焦,去斑蝥;又用海金沙七钱重同炒,去海金沙...

http://qihuangzhishu.com/627/295.htm

姜春华_七、痹证之本在肝肾 重用生地效称奇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肝肾两虚和气血不足,正虚则外邪侵入,与正气相搏,故成“历节”。根据痹证的病因病机,新久虚实之异,偏风、偏寒、偏湿、偏热的不同,后世医家多将痹证分为实痹、虚痹两大类,如《实用中医内科学》认为实痹部分包括风寒湿痹(行痹、痛痹、着痹)、热痹、顽痹;...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jiangchunhua/539-4-7.html

肾气_《圆运动的古中医学》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方见前治妇人烦躁不得卧,倚物作息,不得小便,饮食如故,名曰转胞者。肝阳下陷,故小便不得。肝阳下陷,则胆阳上逆,故烦躁不得卧。胆木不降,阻碍肺气下行之路,故倚物始能呼吸。此名转胞。乃肝肾阳陷,尿胞不举之病。肾气,补肝肾之阳也。...

http://qihuangzhishu.com/1101/646.htm

肝肾亏损_《中医名词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又叫“肝肾阴虚”。肝和肾在生理上是互相资生密切联系的。肾阴不足必然导致肝阴不足;肝阴不变,也会使肾阴亏损。故临床上肝肾阴虚的症状常同时出现,如眩晕头胀、视物不明、耳鸣、五心烦热、遗精、失眠.腰膝酸痛、舌红少津、脉弦细数或细而无力等。可见于...

http://qihuangzhishu.com/109/761.htm

共找到71,15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3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