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医家。字知可,真州(今属江苏)人。幼时家贫,加之父母双亡,遂发愤攻读经书,尤精于医学。常治难症怪症,每辞酬谢,尝精研伤寒之学,强调治伤寒端在辨识虚实寒热。后着《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伤寒九十论》等,对伤寒学有较多发展,不仅...
...闽人李宗古得疾.口中气热.唇干.屈体卧.足冷.舌上有苔.予诊之.尺寸俱紧.或者谓气热口干.疑其阳胜.蜷足卧.足冷.疑其阴胜.而又阴阳俱紧.是诚可疑也.若不熟读仲景方法.何能治.予曰尺寸俱紧.是寒邪胜也.仲景云阴阳俱紧.法当清.邪中于下焦....
...坏候,一如温病门治之。(以上四条,先生所论。)预防热病急黄贼风,葛粉散。葛粉(二升) 生干地黄(一升) 香豉(半升)细末,食后服方寸匕,牛乳蜜汤、竹沥米饮、乌梅汤任性调下,日三服,有病者日五服。《素问》载五种暑病肝热病者先左颊赤,肺热病者先...
...,令腠理开。津液为汗,发泄其气则热歇。凡伤寒无问长幼男女,于春夏宜发汗。又脉浮大宜发汗。所以然者,病在表故也。《千金》论曰∶夫小儿未能冒涉霜雪,乃不病伤寒也。大人解脱之久,伤于寒冷则不论耳。然天行非节之气,其亦得之。有时行疾疫之年,小儿出腹...
...病见阴脉者死,邪自表达里,正气亏陷,如谵语脉沉是也。《活人书》谓杂病与伤寒脉不同,其实同也,况伤寒中亦有杂病,杂病中亦有伤寒。伤寒杂病脉之阴阳一而已矣。自《百证歌》举其概,丹溪发其微,然后知脉当从仲景与叔和《脉经》,不当泥高阳生之《脉诀》也...
...于寒,则为病热云云,乃专主寒邪在经之常法,以答篇首六七日之问,不兼直中言,与仲景为寒字尽致者义别。河间泥此,遂谓伤寒有热无寒,概指通脉、理中等症,为得之寒药误下,非惟浓诬仲景,并误会《内经》也。寒之乘也,猛于他气,故例曰∶其伤于四时之气,皆...
...《时病论》(公元 1882 年)清.雷丰(少逸)着。八卷。阐述四时的“伏气”、“新感”等急性热病,立法清晰,为有关温热病 重要著作之一。 作者:雷丰 朝代:清 年份:公元1882年 自序 小序 凡例 卷之一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大意 春温 风...
...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論》、《胎臚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夫天布五行...
...《伤寒贯珠集》(公元 1729 年)清.尤怡(在泾)着。八卷。根据病证治法的不同,把《伤寒论》条文重编为正治法、权变法、斡旋法、救逆法、类病法、明辨法、杂治法等类。 卷一/太阳篇上 辨列太阳条例大意 太阳正治法第一 太阳病脉证三条 桂枝汤...
...《内经·热论》论伤寒云∶太阳为诸阳主气,伤寒必先自太阳始。至汉诸师,凡外所因,皆曰太阳病,未为了义。足太阳寒水,其位居辰,辰为六气化原,故丙辛遁起戊子,至辰为壬辰水,而太阳正化居焉。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寒喜归水,故寒必首伤太阳。以此例推,...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