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瓠_【本草纲目在线阅读】

...。 【主治】为茹耐饥(思邈)。 蔓、须、花 【主治】解毒(时珍)。 【附方】新一。 预解胎毒︰七、八月,或三伏日,或中秋日,剪壶卢须如环子脚者,阴干,于除夜煎汤浴小儿,则可免出痘。(唐瑶《经验方》) 子 【主治】齿龈或肿或露,齿摇疼痛,用...

http://wenxue360.com/bcgm/archives/1683.html

灸法应用较广泛,温针伏针更偏爱_【中医宝典】

...之疾,其效果要比在冬春寒冷季节时为好。伏针在杭嘉湖地区较为流行,因该处属太湖流域,农村以种植水稻为主,从夏至播秧后,三伏时较为空闲,加上天气晴朗,施行疤痕灸法后可以得到休息,约定成俗而流传下来。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831.html

金液含化灵丹_【中药方剂】中医药方,中药方

...,蒸三伏,当自化为油。每日含如豇豆大。【注意】忌羊血。【摘录】《圣惠》卷九十五...

http://zhongyaofangji.com/j/jinyehanhualingdan.html

徐长卿_《证类本草》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细辛微粗长,有臊气。三月、四月采,一名别仙踪。雷公云∶凡采得,粗杵,拌少蜜令遍,用磁器盛,蒸三伏时,日干用。...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gleibencao/471-14-32.html

小儿敷贴正当时_夏季养生_【中医宝典】

...中医认为,春夏养阳。夏令三伏,孩子容易出现厌食、头疼、萎靡不振等现象,这个时候通过中药外治穴位贴敷,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可使患者阳气充实,正气旺盛。 穴位敷贴的药物主要是一些辛温发散、芳香行气、温阳散寒的药物,如麻黄、桂枝、白芷、细辛、白...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4840.html

六神曲_中医药书籍汇集【中药材大全】

...,化水谷,消积滞。治痰逆,霍乱腹痛,泄痢胀满,症结,及产后回乳。得吴萸,治暴泄不止。孕妇忌用。造曲法∶三伏日,以白面百斤,青蒿、苍耳、野蓼各取自然汁三升,杏仁捣泥、赤小豆为末各三升,通和作饼,麻叶或楮叶包 ,如造酱黄法,待生黄衣晒收之。...

http://zhongyaocai360.com/zhongyao/liushenqu.html

汪希明性躁痰火咳嗽吐红_《孙文垣医案》_中医医案书籍_【岐黄之术】

...,势如泉涌。延予为治,六部洪数,身热而烦,又时当三伏,内外之火夹攻,纵体质刚劲,宁能堪此销铄哉。予思非釜底抽薪之法难夺其上涌之势,乃以三制大黄三钱,石膏五钱,黄连、茜根、滑石各二钱,牡丹皮一钱,急煎饮之,大便微行二次,血来少缓。即用石膏、...

http://qihuangzhishu.com/668/216.htm

元精次第采补法_《达摩洗髓易筋经》_中医养生书籍_【岐黄之术】

...人聚五行之精而生,必藉五行所化而养。人身之有元精,如五谷中之有稻米。种于春,长于夏,结实于秋,得纯阳之气,又根养于水,花扬于午,藉水火既济而生,炼以三伏烈日之气而成,所以养人之物,稻米为上,足补人身阴阳结成之元精。至五行所化,青黄赤白黑,...

http://qihuangzhishu.com/812/41.htm

小儿_《针灸聚英》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腹胀引背.食饮多.渐渐黄瘦.灸十一椎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七壮.小儿黄胆.灸三壮.小儿疳瘦脱肛.体瘦渴饮.形容瘦瘁.诸方不瘥.灸尾翠骨上三寸陷中三壮.兼三伏内用杨汤水浴之.正午时灸.自灸之后.用帛子拭.见有疳虫随汗出.此法神效.小儿身羸瘦.贲...

http://qihuangzhishu.com/929/66.htm

庚的详细解释_新华字典"庚"字的意思_汉语字典庚的解释

...——《淮南子》 秋,日庚、辛。——《史记》 又以配五行 庚辛申酉,金也。——《淮南子·天文》 年龄 [age]。如:贵庚;年庚(庚甲。年龄) “伏天”的代称 [dog days]。旧历杂节三伏,以夏至后第三庚日为始,名初伏;第四庚日为中伏,...

http://hanwen360.com/x/5E9A.html

共找到99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