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中气热,有风证。温壮者,但温而不热也。钱乙附方论小儿壮热昏睡、伤风、风热、疮疹、伤食皆相似。未能辨认间,服升麻葛根汤、惺惺散、(方并见本卷伤寒门。)小柴胡汤(方见伤寒头汗出门中。)甚验。盖此数药通治之,不致误也。惟伤食则大便酸臭,不消化,畏...
...和对照组各68例。治疗组年龄19岁~65岁,平均病程为39.5小时。对照组68例,年龄20.65岁,平均病程为38小时。 在抗感染、祛痰等基础治疗完全相同的基础上,治疗组用痰热清注射液20毫升加入5%葡萄糖液250毫升中稀释后静脉滴注;...
...痰热壅肺证是指痰热互结,壅闭于肺,致使肺失宣降而表现的肺经实热证。又称痰热阻肺证,多因外邪犯肺,郁而化热,热伤肺津,炼液成痰,或素有宿痰,内蕴日久化热,痰与热结,壅阻于肺所致。本证以咳喘 、痰多及里实热证并见为审证要点。 【概念】痰热壅肺...
...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临床常见于流感、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风湿热、恶性疟疾、肺结核; 大叶性肺炎引起脓胸及败血症等并发症时,热型可由稽留热变为弛张热。另外,发热病人使用某些药物,如解热止痛药、肾上腺皮质激素...
...小肠实热证是小肠里热炽盛所表现的证候。多由心热下移于小肠所致。 主要临床表现:心烦口渴,口舌生疮,小便赤涩,尿道灼痛,尿血,舌红苔黄,脉数。 病机分析:心火内盛,热扰心神故心烦,热灼津液则口渴,心火上炎故口舌生疮,因心与小肠相表里,心火...
...古病名。泛指热性病。《灵枢·论疾诊尺》:“冬伤于寒,春生瘅热。”瘅热亦有热势较盛之义。《素问·举痛论》:“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渴,……”参见发热条。...
...47。妇人伤寒同一治,胎产经来热入室,昼日明了夜谵妄,小柴生地牡丹皮,无汗加麻有汗桂,汗后不解再加枝。寒热如疟加麻桂,中寒姜附不须疑,渴热白虎花粉葛,瘀血桃仁承气俱。产后胎前虽多证,不外阴阳表里医。【注】妇人伤寒,与男子治法同也。惟产后...
...双峰热。于第2~3病日后体温降至正常,上述症状消退。但1~2天后体温再度上升,症状复现,且较初期更重。第2次发热持续2~4天后,症状消退,但软弱乏力1~2周后方可改善。部分病例仅有一次发热,也有的病例一次发热持续5~8天或有发热3次。少数...
...、背和腹部,数日后消退。体温多于第5~7病日恢复正常,也可持续数周。约半数患者开始仅发热1~5天,经4~5天无热期后,再次发热,如此间歇反复多次发作可达3~8次。肝、脾均有轻度肿大。 在战乱或发生灾害的年月里,因公共卫生设施遭到破坏或个人...
...证名。两手掌有发热感,即手心热。多见于两种情况。一是指手三阴经是动所生病症,如心包脉所生病诸症中均可有掌中热。(见《灵枢·经脉》)又《不居集·手掌中热》:“掌中劳宫穴也,手厥阴心包所生,是经少气而多血,是动则病掌中热。”一是指肾阴虚的见症...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