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脉随手起,总是虚之征,诸病忌升散,中下复其根,以指按至沉部,随指而起,即往上浮,是为浮脉。并非浮中沉三部,浮部有脉,中部沉部无脉。浮而向外,中气虚也,浮而脉上,其虚更盛。浮弦鼓指,则兼肝风,外感脉浮,只宜降药,兼补中气,内伤脉浮,必重补...
...扁鹊曰:人一息脉二至谓平脉,体形无苦。人一息脉三至谓病脉。一息四至谓痹者,脱脉气,其眼睛青者,死。人一息脉五至以上,死,不可治也。都(一作声)息病,脉来动,取极五至,病有六、七至也。扁鹊曰:平和之气,不缓不急,不滑不涩,不存不亡,不短不长...
...洪脉向外掀,中气大虚证,愈洪中愈虚,兼弦乃别论,实脉必向内沉,世谓洪而有力为实,认错矣。虽有力亦向外之力耳,向外则内虚必矣,必洪而兼弦,乃为实象,弦乃内聚之象,洪而兼弦,是原有内热,被卫气敛之,热郁则脉洪,热郁被敛不能通达,则洪而兼弦,在...
...病人痊愈,就是对我的最好报答。 王开回乡后继续行医。他善施针砭之术,治病无不立愈。元朝初年,朝廷请他担任扬州教授,王开不肯就职,又授他为太医院御医。后因母亲年老多病而辞职回家,居住在锦潭之上,人称“锦潭先生”。王开著有《重注标幽赋》、《针灸...
...浮沉迟数四脉.定风气冷热四病.以概百 .原此四者止是杂症.若卒诊伤寒外感之疾.则有不可通者.今取仲景平脉法.参以崔刘所传.庶几并用而无遗恨.其曰.浮风.沉气.迟冷.数热.此祖诀论杂病者也.其曰浮在表.沉在里.迟在脏.数在腑.今所定伤寒诊法也...
...等都有所论述,在某些方面对诊法亦有值得参考借鉴之处,另外太素脉亦是讲浮沉滑涩等等脉象的,对脉形的描述偶然亦有足资参证的,所以有的医家对太索脉法亦有所议论,甚至于在脉书中有所援引。 明代吴昆在他著的《脉语》中说:“医家以岐黄为祖,其所论脉,...
...滑脉有二象,鼎沸与盘珠,鼎沸躁热病,盘珠津液多,燥热伤津,如鼎锅之水,被火煎熬沸腾,故脉滑;津液滋多,往来流利,如珠走盘,故脉滑。痰病脉亦滑,痰亦津液也,新婚有孕脉亦滑,津液增多也,鼎沸之滑,重按有力,有孕之脉,脉气充足,痰病之滑,脉气...
...对历代脉法和今后脉学的研究发展亦都具有很大的意义。 从史料上看《左传》记述缓和治病都还没提到诊脉,《史记·扁鹊传》:“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就是说脉诊起源于扁鹊,或者说是扁鹊的时代,亦就是“医经”-派。但所谓扁鹊脉法是否就是后来的诊“...
...《洪氏集验方》神授散治伤折内外损。(予屡用之甚验。)川当归(半两,洗净,别捣) 铅粉(半两,洛粉最上) 硼砂(二钱)上同研细。每服二钱,浓煎苏枋汁调下。若损在腰以上,先吃淡面半碗,然后服药。在腰以下,先服药,后吃面,仍不住呷苏枋汁。更以...
...《妇人大全良方》神授汤治上气喘急,不得卧。橘红 苦梗 紫苏 人参 北五味子(等分)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食后服。 目录 《妇人大全良方》神授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妇人大全良方》神授汤 治上气喘急,不得卧。橘红...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