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病已月余,可以议下,弗之听,仍用润字丸二钱五分,姜汤服。少顷去大便七八块,而胸中如故,令以前方日服一剂,间二日投润字丸二钱。病至七十余日,服润字丸计五两,胸膈犹未清。然病久肌肉削尽,况常有遗症,不宜再行消导矣。枳实二钱,山楂二钱,人参六分...
...治一切积聚,有饮心痛。砂(研) 京三棱(锉末) 干姜(炮) 白芷(不见火) 巴豆(出油,各半两) 大黄(别末) 干漆(各一两,锉,炒令烟尽) 木香 青皮(去白) 胡椒(各一分) 槟榔 肉豆蔻(各一上为细末,酽醋二升,煎巴豆五七沸,后下三棱...
...白芥 【释名】胡芥、蜀芥。 【气味】(子)辛、温、无毒。 【主治】: 反胃上气:用白芥子末一、二钱,酒冲服。 热痰烦晕:用白芥子、大戟、甘遂、硭硝、朱砂,等分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姜汤送下。此方名“白芥丸”。 腹冷气起...
...甘草(炙)四两干姜(炮)二两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发明》)安胃散 治脾胃虚弱,不进饮食,呕吐酸水,不得为热。人参(二钱) 藿香 丁香(各一钱) 陈皮(八分)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姜汤调服。加减二陈汤 治痰饮为患,吐酸头眩,或因食生冷脾胃不和。丁香(九粒) 半夏(姜制) 茯苓 陈皮(去白...
...调和矣。桂枝发汗,是为一逆,若不以姜甘回阳,而重发其汗,或复加烧针,以大亡其阳,是为再逆,当速用四逆以回阳,姜甘加附子,水土双温也。〖甘草干姜汤〗十八 (方【11】)【11】甘草干姜汤甘草炙,四两 干姜二两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
...《伤寒论》栀子厚朴汤栀子十四枚(掰,味苦寒) 厚朴四两(姜炙,苦温) 枳实四枚(水浸,去穰,炒,昧苦寒)以上三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汤主之。《...
...圆至五圆,每夜服之,病即止。如记得因伤物作积,即随所伤物下七圆[小儿、妊妇、老人勿服]。水气通身肿黄者,茯苓汤下五丸,日二服,水消为度。如要消酒进食,生姜汤下一丸。食后腹中一切痛,醋汤下七丸。膈气噎病,丁香汤下三丸[夜一服]。因伤盛劳,鳖甲...
...目录 《症因脉治》二冬二母汤 《痘疹会通》二冬二母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 《症因脉治》卷二:二冬二母汤【处方】麦冬 天门冬 知母 川贝母【功能主治】养阴润肺,化痰止咳。主内伤燥痰,咳嗽喘逆,时咳时止,痰不能出,连嗽不已,脉两尺沉数...
...经腑之邪。其半在少阳之经,半入太阴之脏,而下见泄利,则以柴胡桂枝干姜汤温其湿土,上见呕吐,则以柴胡桂姜半夏汤降其逆气也。黄芩汤黄芩三钱 芍药三钱 甘草二钱 大枣三枚流水煎大半杯,热服。治寒疫少阳经胸胁痞满泄利者。黄芩半夏生姜汤黄芩三钱 芍药...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