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因脉治·脾痹》指出:“脾痹之证,即肌痹也。四肢怠惰,中州痞塞,隐隐而痛,大便时泻,面黄足肿,不能饮食,肌肉痹而不仁。”选用黄芪丸、白术汤、五味异功散、保和丸、香砂枳术丸等方治疗。参见肌痹、五脏痹条。...
...目录 《医林改错》补阳还五汤 《医林改错》补阳还五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医林改错》:补阳还五汤【处方】黄耆120克(生)归尾6克 赤芍4.5克 地龙3克(去土)川芎3克 桃仁3克 红花3克【药理作用】(1)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
...》∶《千金》升麻汤 主小儿喉痹痛。若毒瓦斯盛便咽塞,并大人喉咽不利方。生姜 升麻 射干(各二两) 橘皮(一两)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煎取二升,分温三服。《外台》刘氏疗小儿喉痹热塞方。升麻(五两,切) 马蔺(一合)上二味,以水一升,煎取二合。入...
...大肠,使糟粕不化,故中气喘争,时发飧泄也。治肠痹寒湿内搏,腹满气急,大便飧泄。吴茱萸散方。吴茱萸(汤洗,焙干,炒半两) 肉豆蔻仁 干姜(炮) 甘草(炙各半两)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 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 高良姜(各二两) 缩砂仁 陈曲...
...目录 《外台秘要》五蒸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外台秘要》:五蒸汤【处方】甘草3克(炙)茯苓9克 人参6克 竹叶2把 葛根 干地黄各6克 知母 黄芩各6克 石膏15克(碎)粳米75克【制法】上十味,切。【功能主治】治骨蒸劳热。【用法...
...目录 《普济方》串痹药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普济方》:串痹药【处方】半夏7个,江子7个,白酒药1弹丸,杏仁7个。【制法】上炒黄色为末,用酒蒸化为丸,如绿豆大。【功能主治】积聚,嗽,诸气。【用法用量】每服5-7丸。治嗽,卧时白汤送下...
...钱 生姜 三钱 枳实 五钱治诸痞逆,心悬痛者。肝阳不能上达,则心中悬痛。肺胃浊气不降,则胸中痞逆。桂枝达肝木之阳,姜枳降肺胃之浊也。如薏苡附子散证,误服枳实即死。其脉必有虚实之别也。 目录 《伤寒杂病论》桂枝生姜枳实汤 《医宗金鉴》桂枝生姜...
...目录 《杨氏家藏方》五奇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杨氏家藏方》:五奇汤【处方】诃子2枚(一枚生用,一枚用面裹煨香熟,去核、面不用)肉豆蔻2枚(一枚生用,一枚用面裹煨香熟,去面不用)草豆蔻2枚(一枚生用,一枚面裹煨,去面不用)木香1块...
...。【心痹之治】心火盛者,导赤各半汤。心神失守者,安神丸。虚弱人,归 汤。虚火旺导赤各半汤川黄连 甘草 生地 木通 山栀 麦冬 犀角朱砂安神丸朱砂 川连 生地 当归天王补心丹人参 玄参 丹参 桔梗 远志肉 酸枣仁 柏子仁 天冬 麦冬 五味 ...
...,可用瓜蒌薤白枳实汤,加田三七、降香、灵脂,救心丸等以活血化瘀通阳。如属胸阳不通,胸疼短气,面色苍白,汗出淋漓,脉微细。可选用参附汤加龙骨、牡蛎、丹参、桂枝。加服七厘散、救心丸等以回阳救脱。 心痹 先贤对心痹的认识,《素问》中有“心痹者脉...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