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是中国药物与方剂及其学术体系奠基的时期。在大量临床实践经验积累的基础上,药物与方剂所涉及的领域大大开拓。以《神农本草经》和《伤寒杂病论》中的方药及其理论最有代表性。它们分别被后世誉为“本草学经典”和“医方之祖”,对秦汉以前的方药及其...
...不少关于药物的文字记载。到了东汉末期(公元二世纪),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典--《神农本草经》诞生。本书载药365种,是汉以前药学知识和经验的总结。书中还简要而完备地记述了药学的基本理论。南北朝时期,雷敩著《炮炙论》叙述各种药物通过适宜的炮炙,...
...腐婢味辛平。主痎疟,寒热,邪气,泄利,阴不起,病酒,头痛。生汉中。《吴普》曰:小豆花,一名腐婢(旧作付月,误),神农甘毒,七月采,阴干,四十日,治头痛止渴(《御览》)。《名医》曰:生汉中,即小豆花也,七月采,阴干。上米,谷下品一种,旧同。...
...《神农本草经》松罗味苦平。主瞋怒邪气,止虚汗头风,女子阴寒肿病。一名女萝。生山谷。《名医》曰:生熊耳山。案《广雅》云:女萝松萝也。《毛诗》云:茑与女萝。《传》云:女萝菟丝,松萝也。陆玑云:松萝自蔓松上,枝正青,与兔丝异。《证类本草》松罗为...
...《名医别录》别羁无毒.一名别枝,一名别骑,一名鳖羁.生蓝田.二月、八月采.《本经》原文∶别羁,味苦,微温.主风寒湿痹身重,四肢疼酸,寒邪历节痛.生川谷.《神农本草经》别羁味苦微温。主风寒湿痹,身重,四肢疼酸,寒邪,历节痛。生川谷(旧在《唐...
...彼子味甘温。主腹中邪气,去三虫,蛇螫,蛊毒,鬼注,伏尸。生山谷(旧在《唐本》退中)。《名医》曰:生永昌。案陶宏景云:方家从来无用此者,古今诸医,及药家子不复识,又一名熊子,不知其形何类也,掌禹锡云:树似杉子如槟榔。本经虫部云:彼子。苏注云...
...有神农尝百草而始有医药之传说。神农历来被视为药物的发现者和使用者,尊奉为中国医药学之创始者。正因为如此,我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药物的著作,被命名为《神农本草经》,即寓有尊崇怀念之意。...
...服数剂无大效,当系贲门有瘀血,宜加三棱、桃仁各二钱。仲景《伤寒论》有旋复代赭石汤,原治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周扬俊、喻嘉言皆谓治膈证甚效。拙拟此方,重用赭石,不用旋复花者,因旋复花《神农本草经》原言味咸,今坊间所鬻...
...《神农本草经》,其药味只三百六十品,而神明变化,已无病不治矣。迨陶弘景,始增至七百二十品,至后《本草纲目》之书出,其药味竟增至千余品。贪多务广,泛滥无归,后人学之,往往不得其要领,此有志者所以欲由博而反约也。余公余之暇,择药味之精切可用者...
...病名。出《神农本草经》石硫黄条。亦名阴中生疮、阴疮、阴(匿^虫)、(匿^虫)、阴蚀疮等。指妇女前阴部溃烂,黄水淋漓,或痛或痒,肿胀坠痛,或形成溃疡如虫蚀者,多伴有赤白带下等。多因七情郁火,损伤肝脾,湿热下注,或阴部破损,感受毒邪以致...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