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苓桂术甘汤。痰饮者寒饮也,心阳不足,痰饮得以窃据膈间,故胸满。木得水而风动,土不能为之防,故胁满而目亦眩。满曰支者,明满之由肝来也。以桂甘益心阳而化气,白术崇脾土而燥湿,茯苓则自心下导饮而泄之,此治寒饮之主方也。曰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
...目录 《东垣试效方》芍药补气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东垣试效方》:芍药补气汤【别名】补气汤(《兰室秘藏》卷下)。【处方】黄耆30克 白芍药45克 橘皮(不去白)30克 泽泻15克 甘草(炙)30克【制法】上药哎咀。【功能主治】治...
...《知医必辨》张洁古芍药汤大白芍(一两) 黄连(五钱) 当归(五钱) 黄芩(五钱) 大黄(三钱) 肉桂(二钱五分)甘草(二钱) 槟榔(二钱) 木香(一钱)上九味, 咀,每服用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温服。如痢不减,渐加大黄,食后服。喻嘉言...
...《备急千金要方》芍药四物解肌汤治少小伤寒方。芍药 黄芩 升麻 葛根(各半两)上四味 咀以水三升,煮取九合,去滓,分五服,期岁以上,分三服。 目录 《备急千金要方》芍药四物解肌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备急千金要方》芍药四物解肌汤 治...
...《删补名医方论》桂枝加大黄汤即桂枝加芍药汤方内,更加大黄一两。【集注】柯琴曰∶腹满为大阴、阳明俱有之证,然位同而职异。太阴主出,太阴病则腐秽之出不利,故满而时痛;阳明主内,阳明病则腐秽燥而不行,故大实而痛。大实痛是阳明病,不是太阴病。...
...治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 甘草(各一两) 龙骨 牡蛎(各二两) 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温取八合,日三服。桂枝龙骨牡蛎汤 治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汤原...
...(李东垣《脾胃论》) 治虚人伤寒。麻黄 白芍 黄 炙甘草(各一钱) 人参 麦冬(各三分) 当归 桂枝(各五分)五味子麻黄人参芍药汤,桂枝五味麦冬襄,归 甘草汗兼补,虚人外感服之康。(东垣治一贫士,内蕴虚热,外感大寒而吐血,法仲景麻黄汤加补...
...目录 《普济方》补虚芍药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普济方》:补虚芍药汤【处方】芍药3两,牡丹皮3两,熟干地黄(炮)1两半,黄耆1两半,甘草(炙)1两半,白茯苓(去黑心)1两半,青葙子1两半,白附子1两半,防风(去叉)1两半,细辛(去...
...目录 《圣济总录》竹叶芍药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圣济总录》:竹叶芍药汤【处方】竹叶45克 赤芍药 甘草(炙,锉)各30克 阿胶(炙燥)90克 当归(切)30克【制法】上五味,粗捣筛。【功能主治】治吐血,衄血,大小便出血。【用法...
...太阴者。以木养于土,下败脾阳,己土湿陷,乙木遏郁,而生风燥,侵克己土,是以腹痛。木贼土困,便越二阳,而属太阴。姜、甘、大枣,补土和中,桂枝达肝气之郁,加芍药清风木之燥也。小柴胡汤,方在柴胡。治少阳伤寒,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通脉四逆汤,方...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