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全》曰∶产后蓐劳,由生产日浅,血气虚弱,饮食未平,不满百日,将养失所,风冷客之,抟于气血,不能温于肌肤,使虚乏劳倦,乍卧乍起,颜容憔悴,食饮不消,风冷邪气感于肺,肺受微寒,故咳嗽口干,遂觉头昏,百节疼痛,荣卫受风邪,流注脏腑,须臾频发...
...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又必须依靠气的推动、温煦,以及血和津液的滋润濡养。因此,无论在生理还是病理的状况下,气血津液与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之间,始终存在着互相依存的密切关系。 此外,构成人体并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中还有“精”。“精”在...
...。)黄帝问于伯高曰∶何以知皮肉气血筋骨之病也?伯高曰∶色起两眉薄泽者,病在皮。(两眉者,阙中也。其应主肺,故病在皮。)唇色青黄赤白黑者,病在肌肉。(脾气通于唇,故病在肌肉。)营气濡然者,病在血气。(濡,湿也。营本无形,若肤腠之汗,肌肉之胀,...
...淡少苔,指纹淡。 【诊断】 营养不良(中医:疳病)。 【辨证】 气血亏乏,脾肾两虚。 【治法】 健脾益肾,补气养血。 【方药】 八珍汤合扶元散。红参3g,黄芪6g,熟地黄6g,当归3g,白芍6g,怀山药6g,茯苓6g,炒白术6g,生牡蛎15...
...人之一身,皆气血之所循行。气非血不和,血非气不运,故曰气主煦之,血主濡之。气与血无处不有,今举其概。肺主气,乃周身毛皮之大气,如天之无不覆也。经云∶宗气上出于肺,以司呼吸,一呼一吸,内通于脏,故曰呼出心与肺,吸入肝与肾。又三焦出气,以温...
...,其脉洪实有力,他医遇此,以为劳弱吐红,脉忌洪实,兼之症候凶危,谢事而去。余惟见其病势之暴而疑之,爰视其腿弯有青筋色,先放其痧,六脉遂和,症候亦平。又付散痧消食去积之药,气血无阻,凶暴潜消,饮食渐进,后用六味地黄丸及十全大补汤服之,劳弱不足...
...朱丹溪曰∶凡孕二三月间,呕逆不食,或心烦闷。此乃气血积聚,以养胎元,精血内郁,秽腐之气上攻于胃,是以呕逆不能纳食。血既养胎,心失所荣,是以心虚烦闷。法当调血散郁,用参、术、甘草补中气,橘红、紫苏、木香、生姜,散郁气,茯苓、麦冬、黄芩、竹茹...
...(一)气血虚证的研究1964年上海医学院附属广慈医院舌象研小组建立慢性失血气虚证模型。刘亚光1979年在浙江中医学院学报发表“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气”的本质”,产生了较大影响。湖南中医学院王明辉对“气”的本质也有较多理论研究。北京中医...
...为疟。经云∶夏伤于暑,秋必病疟。此因暑气所伤也。若妊娠寒热,皆因气血虚损,风寒乘之,致阴阳并挟,寒热互见。经云∶阳微恶寒,阴弱发热。此皆虚之所致,不因暑气所作。若寒热不已,熏蒸其胎,胎必伤,人参羌活汤主之。...
...朱丹溪曰∶经水过后作痛,是气血俱虚也,宜八珍汤。亦有虚中有热,经后亦作痛,宜逍遥散。亦有经行过后,腹中绵绵走痛者,是血行而气滞未尽行也,四物加木香。《准绳》按∶经后腹痛为虚,明甚。若脉不数,证不显热,未可断其为热也,八珍为宜。有热,方以...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