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的著作李时珍伟大的著作是《本草纲目》。另著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书。《本草纲目》共五十二卷,分十六部、六十类。经二十七年(1578年)著成。共收载历代诸家本草所载药物一千八百九十二种,其中植物药1094种。矿物、动物及其他...
...专著《彩图辨舌指南》,完整系统的舌诊理论才逐步形成。切脉法首载于《内经》,至晋·王叔和《脉经》始建立专门的脉学系统理论,明代李时珍《濒湖脉学》逐渐使脉学得到普及和发展。 古人没有显微镜、X线机、磁共振,用中医理论进行整理总结,赋予这些检查...
...必下乃愈。”“紧数者,可发其汗。”与紧而滑等脉是并列的。此外朱丹溪己提出个”如纫箪线”的说法,李时珍在《濒湖脉学》中列出:“紧脉来往有力,左右弹人手,如转索无常,数如切绳,如纫箪线。”集中了古代各种说法,较全而的论列了紧脉的脉形,其他各书除...
...杨文德的《太素脉诀》、詹炎举的《太素脉诀》、彭用光的《太素脉》等书。在《濒湖脉学》的缓脉脉形标准中还引用了张太素对缓脉脉形的说解:“如丝在经,不卷其轴,应指和缓,往来甚匀。”十六字。可见太索脉的书亦不是绝对没有一些学术价值的。 太素脉做为一种占...
...“代者气衰也,诸病见之不祥,大凡疮肿之病,脉促结者难治,而况见代脉乎。” 《濒湖脉学》:“代脉元因脏气衰,腹痛泄痢下元亏,或为吐泻中官病,女子怀胎三月兮。” 《诊家正眼》:“代主脏衰危恶之候,脾土败坏吐利为咎,中寒不食,腹疼难收。” 《医学...
...问题可以说后人没有给予什么解决,后人能弄懂掌握《脉经》(后来其实是《濒湖脉学》)就算不错了。这是不能令人满意的。时至今日应当在整理后世脉法,亦即今日我们实际应用的脉法时亦要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这与肯定《脉经》以来后世脉法的成就,并且制定传统...
...错误理解,亦就是不理解互文见义的文法,于是就出现了动脉只能见于关脉的谬说,影响非常大。《脉经》说:“动脒,见于关上,无头尾,大如豆,厥厥然动摇。”自此,动脉只能见于关就成为法定的了。贤如李时珍亦在《濒湖脉学》中说:“动乃数脉见于关上,上下...
...傍实,按无举有。”虽然语不及浮大,但形象的描述还是对的。《濒湖脉学》之说引《脉经》并参以其他成说,要言不烦,且无所失。他说:“芤脉浮大而软,按之中央空,两边实,中空外实,状类慈葱。”吴昆《脉语》说:“芤,脉来形大如葱,接之中央空,两边实,日...
...濒湖脉学》说:“微脉极细而软,按之如欲绝,若有若无,细而稍长。”《脉语》说:“微,脉来极细而软,或欲绝,若有若无也。”全文引用了《腑经》。《脉诀汇辨》说:“微脉极细,而又极软,似有若无欲绝非绝。”《医宗必读》说:“无力,似有若无,模糊难见矣。...
...卷 佚按脉经引。有华佗察声色要诀。或此书之遗也。〔脉诀〕佚按上见于杨玄操八十一难经注。〔脉经〕未见按上见于濒湖脉学。〔亡名氏脉经〕隋志十四卷 佚〔脉生死要说〕隋志二卷 佚〔黄氏(公兴)脉经〕隋志六卷 佚〔亡名氏三部四时五脏辨诊色决事脉〕隋志...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