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专着。二卷。清·李文庭撰。初刊于1818年。上卷专论脉诊,以两手寸关尺三部脉之浮、沉、迟、数四种脉象为大纲统领诸脉,结合其兼脉分析主病、病源及治法,联系临床诸证较为具体;下卷以察舌为主,在《敖氏伤寒金镜录》36舌的基础上,推阐为75...
...诊断学专着。二卷。清·李文庭撰。初刊于1818年。上卷专论脉诊,以两手寸关尺三部脉之浮、沉、迟、数四种脉象为大纲统领诸脉,结合其兼脉分析主病、病源及治法,联系临床诸证较为具体;下卷以察舌为主,在《敖氏伤寒金镜录》36舌的基础上,推阐为75...
...余纂白喉条辨.自丁酉出版.迄今一纪矣.于前贤白喉诸书议论.间有未惬于心者.莫不详加讨论.斟酌妥协.以期悉合病情治法而后已.顾独于忌表二字.尚嫌疏释.未能尽致.心窃病之.盖白喉为太阴肺经伏燥.苟无时邪感触.自不宜无故表散.兆成燎原之祸.若...
...》提出的“举之有余,按之不足”得到最广泛的支持和采用。例如《千金方》、《活人书》、《难经集注》、《崔氏四言脉诀》、《察病指南》、《诊家枢要》、《外科精义》、《脉诀刊误》、《脉诀指掌病式图说》、《丹溪手镜》、《医经小学》、《医学人门》、《...
...清代医家。其生平里贯均欠详,尝着《活人心法》一书,又名《敦论仁寿续集》;另有《脉法条辨》、《活人心法诊舌镜》,均有刻本行世。...
...3种外,还有《读伤寒论抄》、《诊家枢要》、《痔瘘篇》、《医韵》等。后二书散失。...
...伤寒论》及《千金翼方》卷九卷十选定的校本之一。 宋本很重视淳化本 宋本卷一《辨脉》“脉来数,时一止复来者,名曰促(一作纵)”,他本无作“纵”者,唯淳化本《辨伤寒脉候》作“纵”。 宋本卷六《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一》第292条:“少阴病,吐利,手足...
...学和舌诊上。有些见于有关专著中,有些散在于一些综合性著作里:(一)脉学:这一时期最突出的脉学专著为滑寿的《诊家枢要》(1341),该书集元以前诸家脉学理论为一体,结合个人认识,详述脉诊体系及辨脉法,共论及浮、沉、迟、数等29种脉象及主病。并...
...太阴一经,过于手外踝之上,因其骨露皮浅,故不能隐。下文云经脉者常不可见也,其虚实也以气口知之,正谓此耳。此外诸脉,凡浮露于外而可见者,皆络脉也。分肉,言肉中之分理也。)六经络,手阳明少阳之大络,起于五指间,上合肘中。(此举手络之最大者,以...
...具体方证常态的表现。如冯世纶在《解读张仲景医学》一书中指出:“仲景治病,所谓辨证论治,重在辨八纲、六经,但影响人体患病的还有很多因素,如气血、饮食、瘀血、痰饮、水湿等,因此,还须辨气血、瘀血、痰饮、水湿等,这种辨证论治思想,详细地体现在辨方证...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