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肝血虚_中医辩证脏腑辩证_【中医宝典】

...心肝血虚证是心肝两脏血液亏虚,心肝两脏失于濡养,功能减退所致的病证。多由体虚久病,阴血虚少,或失血过多,或他脏病变累及心肝两脏等引起。心肝两脏也可互相影响,先由一脏血虚,再影响另一脏,从而导致两脏均血虚者。 主要临床表现;心悸怔忡,失眠多...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b32457.html

心火亢盛_中医辩证脏腑辩证_【中医宝典】

...心火亢盛证是心火内炽所表现的证候。多因火热之邪内侵,病因辨证/六淫,七情化火,或进食辛辣厚味久而化热生火。 主要临床表现:面赤,口渴喜饮,心中烦热,失眠,搜黄便于,口舌生疮或腐烂肿痛,舌尖红降,脉数。或吐血,衄血,尿血,或谵语狂躁,或见...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b32458.html

心肾阳虚_中医辩证脏腑辩证_【中医宝典】

...心肾阳虚证是心肾两脏阳气虚衰,阴寒之邪内盛所致的病证。多由外感寒邪,或素体阳虚,久病体虚,劳倦内伤等引起。 主要临床表现:心悸怔仲,神疲乏力,畏寒肢冷,或小便不利,面目肢体浮肿,唇甲淡暗或青紫,舌淡紫,苔白滑,脉沉细。 病机分析:本证以...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b32464.html

脏腑辨证_中医辩证脏腑辩证_【中医宝典】

...除了上面介绍的八纲、六经、三焦和卫气营血等辨证方法外,中医还常对一些内伤杂病采用脏腑辨证的方法。脏腑辨证,是以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反映于外的不同证候,加以分析归纳,并作为辨证依据的。这种辨证方法的具体内容是:根据脏腑的生理病理及经络...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b32469.html

序_《回春》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无错,岂非以用世之才,运其济世之术,而可垂诸后世者哉?今就余耳目所及之妙法,仿丁长孺刻仲淳案之例,而付梓,名曰《回春》。然见闻有限,遗美极多,世之君子,必有如庄敛之,华岫云其人者,更为之远搜博采,以广其传,而余糠秕在前,有荣施矣。道光...

http://zhongyibaodian.com/huichunlu/693-4-0.html

《敖氏伤寒金镜》—世界最早舌诊专著_医药之最_【中医宝典】

...我国最早的一本专门谈论舌诊的著作则要算《敖氏伤寒金镜》,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舌诊专书。 早在我国殷代的甲骨文中,已有“贞疾舌”的记载,其中就含有诊断病舌的意思。公元前3~5世纪成书的《内经》中已有较多关于舌诊的记载。如关于舌苔之色,认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yiyaozhizui/a11214.html

题《漫游随图记》残本-出自《集外集拾遗补编》_【鲁迅全集】

...题《漫游随图记》残本〔1〕 《漫游随图记》残本 此亦《点石斋画报》附录。序云图八十幅,而此本止五十幅,是否后有续作,或中止于此,亦未详。图中异域风景,皆出画人臆造,与实际相去远甚,不可信也。 狗儿年〔2〕六月收得,九月重装并记。 【...

http://wenxue360.com/luxun/archives/802.html

破伤总_中医方剂书籍汇集【中药方大全】

...《救伤秘旨》破伤总夫刀伤虽易实难。筋断腹破,皮连骨削,刺入骨间,箭镞断在肉内。或破后伤风,如此等症,最宜良手。皮开而长者,必用细针将两边新破皮慢慢扯合,以针拴好,内外搽药。不可用膏药贴盖,恐败血成脓,肉烂难敛。如燥痛时,以猪油或麻油拭之...

http://zhongyaofangji.com/yaofang/poshangzonglu.html

卷二十七辩证类_《七修类稿》

...大于此三元,正当三临官,故又曰三官。 ○西江月词 程学士敏政裒辑《宋遗民》一书,末卷辩宋瀛国公之事,亦既明矣,惜所引陶九成《辍耕录》《西江月》词尚未解明,其词云:“九九乾坤已定,清明节后开花,米田天下乱如麻,直待龙蛇继马。依旧中华福地,...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3978.html

结节性红斑症状_结节性红斑有什么症状_查疾病_【疾病大全】

...,若为双侧,则不对称,除关节痛外,不伴有其他全身症状。结节不痛,且比急性结节性红斑软。 有典型皮肤损害,并发生在青年女性,双侧胫骨前区突然出现结节性红斑。持续1~3周,随后消退,不留任何痕迹,根据上述情况一般可以确诊为本病。 中医病机和辩证...

http://jb39.com/jibing-zhengzhuang/JieJieXingHongBan251216.htm

共找到33,02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4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