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名词。指脾胃。人体生命活动的营养物质依赖脾胃消化、吸收水谷精微,故称脾胃为后天之本。《医宗必读》:“一有此身,必资谷气,谷入于胃,洒陈于六腑而气至,和调于五脏而血生,而人资以为生者也,故曰后天之本在脾。”...
...目录 《育婴秘诀》辟邪丸 《医宗必读》辟邪丸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 《育婴秘诀》卷二:辟邪丸【处方】人参1钱,白茯苓1钱,炙甘草1钱,使君子肉1钱,夜明粉1钱,干蟾灰1钱,沉香5分,雄黄(水飞)1钱,朱砂(飞)1钱,黄连1钱5分,...
...目录 《喉科紫珍集》凉胃汤 《医宗必读》凉胃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 《喉科紫珍集》卷下:凉胃汤【处方】川黄连8分,甘草8分,藿香1钱,丹皮1钱,桔梗7分,升麻7分,连翘1钱,生地黄8分,石膏2匙,黑山栀1钱,白芍药7分,条芩1钱。...
...目录 《医宗必读》利金汤 《幼科直言》利金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 《医宗必读》卷九:利金汤【处方】桔梗(炒)贝母(姜汁炒)各9克 陈皮(去白)9克 茯苓6克 甘草1.5克 枳壳(麸炒)4.5克【功能主治】治痰气壅肺,咳痰涩而难出,...
...病名。类中风之一。见《医宗必读·类中风》。又名中火。《医学心悟·类中风》谓火中由将息失宜,心火暴盛,肾水虚衰,不能制之所致。证见猝然昏倒,不省人事,言语不出,口眼歪斜,瘫痪,面赤,烦渴,便秘等。心火盛实者,治宜清心泻火,宣窍宁神,方用牛黄...
...病名。水肿病属实者。见《中国内科医鉴·浮肿水肿》。由外感六淫,内伤饮食所致。起病急速,来势多暴。《医宗必读·水肿胀满》以阳证多热,热证多实。其证以先胀于内而后肿于外,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脉滑数有力,色红气粗为特点。治宜祛邪为主,根据病因...
...泄泻门》)。参见寒泄条。②濡泻别名。《医宗必读·泄泻》:“洞泄,一名濡泻,泻下多水也。”详见濡泻条。③脾泻别名。《医学真传·痢》:“痢下无积,日夜十余次,解时微痛,是名脾泻,又名洞泻。”参见脾泻、脾泄条。...
...死,何以知之?口张但气出而不还(一曰鼻口虚张,短气)。”②中风脱证之一。中风证见鼾睡。《医林绳墨·中风》:“鼾睡自汗者,肺绝也。”《医宗必读·真中风》:“若中风昏倒……声如鼾,肺绝。”参见中风脱证条。...
...视立死(一曰‘目亭亭一日死’)。参见五绝条。②中风脱证之一,症见中风后口不能言,或中风卒倒,张口不合。《医林绳墨·中风》:“设若口不能言者,心绝也。”《医宗必读·真中风》:“中风昏倒……若口开,心绝。”参见中风脱证条。...
...“如连咳数声,痰不出者,名燥痰,属肺燥,宜门冬、知母、杏仁之类为润之,香燥之药亦当忌也。”《症因脉治》卷二又称之为火痰。《医宗必读·痰饮》称之为气痰。参见痰证、火痰、气痰诸条。...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