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仇议(事之本始,详《新史·张�传》,所载子复父仇者凡七人。韩文公亦有此议,见于集。韩谓子复父仇虽不详于律,然先王之意,将使法吏一断于法。而经术之士得引经而议,不可著为定制。公则以服孝死义之人,不可以王法从事,欲下所议附于令。岂公之意深罪夫...
...往代之成法,当今之明义也。陛下孝思中发,诚无已已,然君举必书,所以慎于礼制也。晔思以为追尊之义,宜齐高皇而已。(《魏志·刘晔传》,《通典》七十二) ◇ 遗鲁肃书 方今天下豪杰并起,吾子姿才,尤宜今日。急还迎老母,无事滞于东城。近郑宝者,今在...
...列传》 果得一死男,手足完具。——《三国志·华佗传》 不如伐蜀之完也。——《战国策·秦策一》 功少而最完,势疏而最忠。——贾谊《治安策》 不能独完。——宋· 苏洵《六国论》 无一完者。——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又如:完计(周密完善的计策...
...诸葛亮《出师表》 度义而后动。——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 秦。(义,坚持正义。)—— 宋· 苏洵《六国论》 又如:丈义(主持正义);义断恩绝(恩情道义断绝);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容推辞) 情谊 [...
...○经(仪注) 《隋·经籍志》:仪注之兴,由来久矣。自君臣父子、六亲九族,各有上下亲疏之别;养生送死,吊恤贺庆,则有进止威仪之数。唐、虞以上,分之为三,在周因而为五。《周官》,宗伯所掌吉、凶、宾、军、嘉,以佐王安邦国,亲万民,而太史执书以协...
...久承借示新文及累为访临,甚荷勤眷。文字已细观,甚善。必欲求所未至,如《中正论》引舜为证,此是时文之病。凡论但意立而理明,不必觅事应付。诚未思之。专此,不宣。洵白。 ...
...泛指一般城镇。大曰都,小曰邑 [city] 小则获邑,大则获城——宋· 苏洵《六国论》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宋· 王安石《伤仲永》 邑小不足容。——清· 张廷玉《明史》 摄篆旁邑。——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邑有成名。——《聊斋志异...
...同“ 病狂喪心 ”。 宋 苏洵 《谏论》:“人之情非病風喪心,未有避賞而就刑者。”...
...昆阳城外土非土,战骨多年化墙壖。 当时寻邑驱市人,未必三军皆反虏。 江河填满道流血,始信《武成》真不误。 杀人应更多长平,薄赋宽征已无补。 英雄争斗岂得已,盗贼纵横亦何数。 御之失道谁使然,长使哀魂啼夜雨。 ...
...一、《黄帝内经》是什么书?《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载有医经、经方、神仙和房中四种中医典籍。其中医经有:《黄帝内经》十八卷,《外经》三十七卷;《扁鹊内经》九卷,《外经》十二卷;《白氏内经》三十八卷,《外经》三十六卷,《旁篇》二十五卷。除《...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