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绍尧医案——脾经湿热_中医文化中医医案_【中医宝典】

...、四肢红斑、丘疹,少量水疱,腋窝、肘内糜烂、流滋,结黄色痂片。苔薄黄腻,舌质红,脉细数。 【诊断】 婴儿湿疹(中医:奶癣)。 【辨证】 脾经湿热湿热阻于肌肤。 【治法】 健脾和胃清热利湿。 【方药】 钱氏泻黄散合益黄散加减。山栀子、防风各...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6241.html

草龙胆_中医药书籍汇集【中药材大全】

...《本经》主骨间寒热,惊痫邪气,续绝伤,定五脏,杀蛊毒。发明 草龙胆苦寒沉降,主肝经邪热,下焦湿热,酒瘅黄肿,目病赤肿,瘀肉,小儿肝气,去肠中小虫。盖肝胆湿热,取苦寒以泻之。时珍曰∶相火寄在肝胆,有泻无补。故泻肝胆之热,正益肝胆之气。但大苦...

http://zhongyaocai360.com/zhongyao/caolongdan.html

“红眼病”最爱湿热天_【中医宝典】

...这两种病毒均喜爱潮湿和30~35℃的温度,夏天尤其是三伏天及梅雨过后的湿热天气,最适合红眼病病毒的生长繁殖。 如何预防红眼病呢? 一、切断传染途径,一旦发现可疑患者,应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及隔离手段,避免交叉感染。 二、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http://zhongyibaodian.com/zs/16259.html

白葵花红葵花治赤白带下考_《医方考》_中医方言书籍_【岐黄之术】

...凡人腰脐之间有带脉,奇经八脉之一也,环腰一周,如束带焉。下焦虚损,督任有亏,则下焦气血乘虚而袭之,陷于带脉之下,气病为白,血病为赤,名曰赤白带下也。东垣曰∶白葵花治白带,红葵花治赤带。赤治血燥,白治气燥,此何言哉?昆谓葵花乃朝阳之萼也,禀...

http://qihuangzhishu.com/644/802.htm

湿热牙痛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病证名。系指由于胃经湿热内蕴所致的牙痛。可用甘露消毒丹加减治疗。参见痰毒牙痛条。...

http://qihuangzhishu.com/193/1318.htm

卷之一 湿症(附风湿、湿热、寒湿、暑湿、中湿)_《类证治裁》

...编号31〔湿阻上焦〕----32页8行 出处 类证治裁--〔卷之一湿症(附风湿、 湿热、寒湿、暑湿、中湿)〕 名词解释 头胀脘闷. 不饥溺濇. 宜开肺气. 通膀胱.(桔梗、通草、滑石、半夏、栝蒌、 厚朴、杏仁、F3仁、薏米、茯苓、香豉、...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5540.html

小蓟饮子_《医方考》_中医方言书籍_【岐黄之术】

...小蓟 生地黄 滑石 通草 蒲黄(炒) 藕节 淡竹叶 当归 栀子(炒) 甘草(各半两)下焦结热血淋者,此方主之。下焦之病,责于湿热。法曰∶病在下者,引而竭之。故用生地、栀子凉而导之,以竭其热。用滑石、通草、竹叶淡而渗之,以竭其湿。用小蓟、...

http://qihuangzhishu.com/644/360.htm

泽泻_《本草便读》_中医本草书籍_【岐黄之术】

...泽泻(图)咸寒入肾.治相火之阳邪.甘淡通淋.渗膀胱之湿热.(泽泻甘淡咸寒.入肾与膀胱导下焦水湿垢浊.自然湿热除.相火降.邪去则正受益.故补肾药中.每每相兼用之.非泽泻真有补性也.不过一于利水而已.)...

http://qihuangzhishu.com/734/171.htm

湿热积滞溃疡性结肠炎_精神病其它_【中医宝典】

...[常见症状] 腹部胀痛拒按,便肠垢不爽,泻下次多,有后重感,反复发作,苔黄腻,脉弦略数。 [病症分析] ①腹部胀痛拒按:是病属实证的表现。 ②便肠垢不爽:肠垢即大便中的白色黏冻状物,多由肠道湿热引起。 ③泻下次多,有后重感,反复发作:湿多...

http://zhongyibaodian.com/neike-2/b16716.html

薏苡仁_《神农本草经百种录》_中医本草书籍_【岐黄之术】

...味甘微寒。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专除阳明之湿热。下气。直达下焦。久服,轻身益气。阳明气利则体强而气充也。其根下三虫。除阳明湿热所生之虫。薏苡仁甘淡冲和,质类米谷,又体重力浓,故能补益胃气,舒筋除湿中虚,故又能通降湿热使下行。盖凡筋...

http://qihuangzhishu.com/224/26.htm

共找到26,93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