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歌赋名。金·何若愚作。出自《子午流注针经》,内称“原夫《指微论》中,赜义成赋”,即何氏先写成《流注指微论》,后又改写为《流注指微赋》。这是一篇关于子午流注法的早期著作。《子午流注针经》刊于窦桂芳所辑《针灸四书》中,后《针灸聚英》等书...
...针灸歌赋名。金·何若愚作。出自《子午流注针经》,内称“原夫《指微论》中,赜义成赋”,即何氏先写成《流注指微论》,后又改写为《流注指微赋》。这是一篇关于子午流注法的早期著作。《子午流注针经》刊于窦桂芳所辑《针灸四书》中,后《针灸聚英》等书...
...法。乃博求知音之士,而蜀人魏汉津上言:“臣闻黄帝以三寸之器名为《咸池》,其乐曰《大卷》。三三而九,乃为黄锺之律。禹效黄帝之法,以声为律,以身为度,用左手中指三节三寸,谓之君指,裁为宫声之管;又用第四指三节三寸,谓之臣指,裁为商声之管;又用第...
...何若愚,金代中世人。著有《流注指微论》和《流注指微针赋》。 【生平】 何若愚,金代中世人,生卒年月不详。 【学术成就】 何若愚著有《流注指微论》和《流注指微针赋》,其中《流注指微针赋》是对《流注指微论》的进一步完善。该书成书不晚于公元...
...定位:位于手指二、三、四、五,近指掌关节处,手横纹前方,左右手各4穴。主治病症:手生痈疔。备考:《治疗汇要》:“凡手指生疔,无论何指,刺第三节近掌处指根,初起刺之,不独疔可消散,且可免毒窜旁指。”...
...①指五脏虚、天气虚及感受虚邪更伤正气。《素问·本病论》:“人之五脏,一脏不足,又会天虚,感邪之至也,……因而三虚。”②指三类虚证。《难经·四十八难》:“人有三虚三实”。三虚指脉虚(濡),病虚(发病缓慢,五脏自病,病由内而出)、症虚(病变...
...①脉诊部位。指寸口切脉的三部。《医宗金鉴》:“三关者,寸、关、尺也。”②小儿指诊部位。又称指三关、虎口三关。小儿指纹显现于食指掌侧的三个部位,即风关、气关、命关。详见各条。③推拿部位名。出陈氏《小儿按摩经》。又称大三关。位于前臂桡侧缘。...
...奇花异卉,昼夜饮酒作乐。嫔妃彩女皆为女学士,与词人才子共赋诗,互相赠答,选其新艳者,编为乐府新声,择宫女千余,习而歌之。其曲有《玉树后庭花》、《临春乐》等,君臣酣歌畅饮,自夜达旦。谏官皆遭杀戮,奸佞滥叨爵位,天下大乱,盗贼蜂起。隋帝遣贺若弼自...
...而晋末篇章,依希其旨,始有“赏际奇至”之言,终有“抚叩酬酢”之语,每单举一字,指以为情。夫赏训锡赉,岂关心解;抚训执握,何预情理。《雅》、《颂》未闻,汉魏莫用,悬领似如可辩,课文了不成义,斯实情讹之所变,文浇之致弊。而宋来才英,未之或改,旧...
...,由于小儿皮肤较薄,食指络脉比较显露之故。指纹络诊渊源于我国先秦时期的《黄帝内经》,是《黄帝内经》诊鱼际络法的发展,指纹诊法曾记载于唐代王超的《水镜图诀》(此书已佚),以后《普济本事方》亦有较为详细的记载。指络诊是将小儿食指的第一节横纹命名...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