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指正气。详该条。②指十二经脉之正经,以别于支络。《灵枢·经别》:“足太阳之正……”③即正病,指按一般规律进行的疾病过程。《素问·至真要大论》:“正者正治,反者反治。”王冰注:“阴病阳不病,阳病阴不病,是为正病。”...
...针灸著作。简称《黄帝内经明堂》。十三卷。是《黄帝明堂经》的一种注本。为7世纪初(唐初)由杨上善注释改编而成。前十二卷论十二经脉腧穴;末一卷论奇经八脉。本书曾经唐太医署规定为学习针灸的主要课本。唐以后失传,现只存一卷(卷一),是根据日本发现...
...十二经脉之一。它的循行路线是:在体内,属三焦,络心包络,并与耳、眼相连。在体表,起于无名指端,沿上肢伸侧正中线,经过肩部、侧颈部、侧头部、耳部,止于眼部。本经有病时,主要有耳病、咽喉病、眼痛、颊肿、出汗等症状和病症,以及本经循行部位的局部...
...十二经脉之一。它的循行路线是:在体内、属大肠、络肺。在体表,由食指端经过上肢伸侧前面、肩部、颈部、颊部,止于对侧鼻孔旁。本经有病时,主要有泄泻、痢疾、肠鸣,恶寒战栗、目黄、口干、鼻衄、鼻塞、咽喉炎,牙痛、颈部肿大等症状和病症,以及在本经...
...经始太阴,而厥阴最后,穴先中府,而终则期门。原夫肺脉,胸中始生,出腋下而行于少商,络食指而接乎阳明。大肠起自商阳,终迎香于鼻外。胃历承泣而降,寻厉兑于足经。脾自足之隐白,趋大包于腋下。心由极泉而出,注小指之少冲。小肠兮起端于少泽,维肩后上...
...(并补泻温凉药)手太阴肺经脉歌∶手太阴肺中焦生,下络大肠出贲门,上膈属肺从肺系,系横出腋 中行,肘臂寸口上鱼际,大指内侧爪甲根,支络还从腕后出,接次指属阳明经。此经多气而少血,是动则病喘与咳,肺胀膨膨缺盆痛,两手交瞀为臂厥。所生病者为气咳...
...手太阴肺中焦生.下络大肠出贲门.上鬲属肺从肺系.系横出腋 中行.肘臂寸口生鱼际.肺胀膨膨缺盆痛.两手交瞀为臂厥.所生病者为气嗽.喘咳烦心胸满结. 臂之外前廉痛.小便频数掌中热.气虚肩背痛而寒.气盛亦疼风汗出.欠伸少气不足息.遗失无度溺色赤...
...危。”心之元神,即天之南极也。命门一点,为生气之原,藏于两肾中间,以为十二经脉之根本,必须锁钥闭固,即《经》所云“阴平阳秘,精气乃治。”肾之元气,即天之北极也。天之南极,入地三十六度,而位乎南,下为阴而南为阳,居阴位之阳也。人之心君位乎腹...
...危。”心之元神,即天之南极也。命门一点,为生气之原,藏于两肾中间,以为十二经脉之根本,必须锁钥闭固,即《经》所云“阴平阳秘,精气乃治。”肾之元气,即天之北极也。天之南极,入地三十六度,而位乎南,下为阴而南为阳,居阴位之阳也。人之心君位乎腹...
...络脉有别络、孙络、浮络之分。十五别络:别络有本经别走邻经之意,共有十五支,包括十二经脉在四肢各分出的络,躯干部的任脉络、督脉络及脾之大络。十五别络的功能是加强表里阴阳两经的联系与调节作用。)孙络:孙络是络脉中最细小的分支。浮络:浮络是浮行...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