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方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方在太阳五(方【1】)。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伤寒,下后复汗,阳亡土败,遂成痞证。而外见恶寒者,表未解也。盖阴气外束,阳郁不达,则见...
...、若下、若温针,补泻异施,遂成坏病,非复太阳本色矣。坏病者,即后日之阳明与三阴也。阳盛而泻其阴,则入阳明,阴盛而亡其阳,则入三阴,桂枝、麻黄之证,变为亢阳孤阴,是以曰坏。至于阳明,俟其腑热内实,一下而愈,犹为逆中之顺。然而腑邪伤阴,失于急下...
...。 感受暑热之邪而引起的太阳病症,就是暍。病人症候表现是身热、口渴、出汗、怕冷。 太阳中暑证,出现身体发热、沉重、疼痛,脉象微弱的,这是夏季被冷水所伤,水湿侵入肌表所致。 太阳中暑证,出现发热,怕冷,身体沉重疼痛,脉象弦细芤迟,解了小便后,...
...。 感受暑热之邪而引起的太阳病症,就是暍。病人症候表现是身热、口渴、出汗、怕冷。 太阳中暑证,出现身体发热、沉重、疼痛,脉象微弱的,这是夏季被冷水所伤,水湿侵入肌表所致。 太阳中暑证,出现发热,怕冷,身体沉重疼痛,脉象弦细芤迟,解了小便后,...
...。六七日中,经尽汗解,是里气之平者,里气非平,阳盛则入腑,阴盛则入脏,传无定期,解无定日,视其脏腑寒热,郁动之早晚也。凡太阳病,颇欲作呕,或躁烦不宁,脉候急数,此腑阳素旺,因表郁而内发,必将传里。若二三日不见阳明、少阳证,脉又安静而不急数,...
...九证 方四首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其胃气,宜小承气汤。太阳病未解,其脉阴阳俱停,必先振,汗出而解,但阳微者,先汗出而解,阴微者,先下之而解,宜承气汤。(一云大柴胡汤。)伤寒十三日,过经而谵语,内有热也,当以...
...问曰.误火者其变亦有别否.答曰.太阳病脉浮者当以汗解.汗者心之液.心主营.必使营与卫和.则汗出津津而解.若以火迫汗.火气内攻.营气受灼.故或圊血.或发黄.或谵语.甚至口干舌烂.骨焦筋伤.种种皆亡阴之象.此证之易辨者.又有其人心阳素虚.一遇...
...少阴脉沉反发热,麻黄附子细辛汤,若二三日无里证,减辛加草用之良。【注】少阴病脉沉,为阴寒之证,当无热,今反发热,是兼有太阳表也。宜麻黄附子细辛汤,急温而散之。若二、三日热仍不解,亦无里寒吐利之证,去细辛易甘草,缓温而和之。详少阴篇。...
...□ 洪文旭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伤寒论》中涉及头痛见证的条文,共有17条。其中“太阳病篇”12条、“阳明病篇”、“少阳病篇”、“厥阴病篇”各1条,“霍乱病篇”2条。在这些条文中,对于头痛的论述,有的在讨论主证时提出,有的在论述兼证、变证...
...不爽,为太阳风寒袭表之症,然脉不浮反沉细,身不热,手足凉,口虽干而不欲饮,皆一派阳虚症状。由是观之,此乃太阳少阴两感证也,当温阳解表以治,拟仲圣麻黄附子甘草汤加味:麻黄6g 附子6g 甘草6g 杏仁10g 一剂二诊:药后周身汗出,诸症消失,改...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