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_中医方剂书籍汇集【中药方大全】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丹雄黑豆(四十九粒,重午日井水浸,次日取去皮,拭干,研为膏) 真砒(一钱,研细,入豆膏内研匀)上五月五日午时丸,如绿豆大,控干,辰砂为衣,密器封之。发日空心井花水下一丸。忌见鸡犬。若女人病,令男子闭目送入口。忌热食一...

http://zhongyaofangji.com/yaofang/nvedan.html

_《医学心悟》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时疫之症,来路两条,去路三条,治法五条,尽矣。何谓来路两条?有在天者,有在人者。如春应温而反寒,夏应热而反凉,秋应凉而反热,冬应寒而反温,非其时而有其气,自人受之,皆从经络而入,或为头痛、发热、咳嗽,或为颈肿、发颐、大头天行之类,斯在天...

http://zhongyibaodian.com/yixuexinwu/657-6-15.html

伤寒辨_《瘴指南》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外伤寒邪之症与瘴.俱有寒热.医者尽以瘴作伤寒.率用汗吐下之法治之.其枉死者.不可胜计.由其不辨寒热症候耳.今细分之.经曰.冬伤于寒.春必病瘟.冬若即病.谓之伤寒.不即病至春变为瘟病.至夏变为热病.其病也.多自太阳经始.故发热恶寒.头痛...

http://zhongyibaodian.com/zhangnvezhinan/860-5-4.html

五条_《四圣悬枢》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问:分寒温,前贤不解,先生推仲景微义,以发眇(眇 通“妙”。《易·系辞》:“眇万物而为言。”王肃《注》:“眇,今本作妙。”)旨,今吾闻所不闻,快矣!但犹有疑焉。秋冬则曰伤寒,春夏则曰温病,寒亦以秋冬名,温亦以春夏名。温病温,俱缘...

http://qihuangzhishu.com/1298/148.htm

《素问》第三十六篇_【黄帝内经】

...足太阳之,令人腰痛头重,寒从背起,先寒后热,熇熇暍暍然,热止汗出,难已,刺郄中出血。 足少阳之,令人身体解(亻亦),寒不甚,热不甚,恶见人,见人心惕惕然,热多汗出甚,刺足少阳。 足阳明之,令人先寒,洒淅洒淅,寒甚久乃热,热去汗出,喜...

http://wenxue360.com/huangdineijing/archives/36.html

饮_中医方剂书籍汇集【中药方大全】

...《时病论歌括新编》追饮『主治』血气未衰,发不止者。『药物』首乌、当归、青皮、陈皮、半夏、甘草。加煨姜。『服法』煎服。 目录 《时病论歌括新编》追饮 《景岳全书》追饮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时病论歌括新编》追饮 『主治』血气...

http://zhongyaofangji.com/yaofang/zhuinveyin.html

丸_中医方剂书籍汇集【中药方大全】

...《外科传薪集》截丸巴霜(六分) 冰片(一分) 雄黄(六分) 斑蝥(十四个) 白土(二分) 麝香(一分) 朱砂(六分) 轻粉(六分) 研细末.糯米丸.约一百粒. 目录 《外科传薪集》截丸 《青囊秘传》截丸 《内外验方秘传》截丸 《嵩...

http://zhongyaofangji.com/yaofang/jienvewan.html

肢体浮肿_《温论》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时疫潮热而渴、舌黄身痛、心下满闷、腹时痛、脉数,此应下之症也。外有通身及面目浮肿,喘急不已,小便不利,此兼水肿,因三焦壅闭,水道不行也,但治在,水肿自已,宜小承气汤。向有单腹胀而后者,治在。若先年曾患水肿,因而发者,治在,水肿...

http://qihuangzhishu.com/826/72.htm

龟_【本草纲目在线阅读】

...(《拾遗》) 【集解】藏器曰︰生高山石下。身偏头大。 【气味】无毒。 【主治】老发作无时,名,俚人呼为弥佳。或发时煮汤坐于中,或悬于病患卧处(藏器)。...

http://wenxue360.com/bcgm/archives/678.html

凡例_《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夫虽以三事钟成,若天行,多假六淫反错郁折而致之者。既有寒温两,风湿其可不辨。但证似伤湿,而脉色不同,与夫一方相染,长幼同病,即当作治。除辟法外,治湿用五苓散加炙甘草,治风用桂枝汤加黄芩,无不愈者。其如淫邪交络互织,当以类推之。五苓散...

http://zhongyibaodian.com/sanyinjiyibingzhengfanglun/627-10-3.html

共找到19,98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