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故也。又云︰有人好食豆腐中毒,医治不效。忽见卖豆腐人言其妻误以萝卜汤入锅中,遂致不成。其人心悟,乃以萝卜汤饮之而瘳。物理之妙如此。又《延寿书》载︰李师逃难入石窟中,贼以烟熏之垂死,摸得萝卜菜一束,嚼汁咽下即苏。此法备急,不可不知。【附方】...
...我国吃苦菜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诗经》上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之句,荼,即指苦菜;荠,即指荠菜。苦菜具有清热、凉血、解毒三大功效,故常入中药。 吃苦菜,吃的是一种情趣,一种记忆,一种文化。 我国吃苦菜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诗经》上有:...
...藕丝菜【释名】藕丝菜(五、六月嫩时,采为蔬【气味】甘,平,无毒。【主治】生食,主霍乱后虚渴烦闷不能食,解酒食毒(苏颂)。功与藕同(时珍)。解烦毒,下瘀血(汪颖)。...
...(《食物》) 【释名】黄花菜。 时珍曰︰其花黄,其气如瓜,故名。 【集解】颖曰︰黄瓜菜野生田泽。形似油菜,但味少苦。取为羹茹,甚香美。 时珍曰︰此菜二月生苗,田野遍有,小科如荠。三、四、五月开黄花,花与茎、叶并同地丁,但差小耳。一科数花,...
...零余子(《拾遗》)【校正】自草部移入此。【集解】藏器曰︰零余子,大者如鸡子,小者如弹丸,在叶下生。晒干,功用强于薯蓣。薯蓣有数种,此其一也。时珍曰︰此即山药藤上所结子也。长圆不一,皮黄肉白。煮熟去皮食之,胜于山药,美于芋子。霜后收之。...
...土菌(《拾遗》)【校正】自草部移入此。【释名】杜蕈(《菌谱》)、地蕈(《拾遗》)、菰子(《食物》)、地鸡(《尔雅》)、獐头。藏器曰︰地生者为菌,木生者为。江东人呼为蕈。《尔雅》云︰中馗,菌也。孙炎注云︰地蕈子也。或云地鸡,亦云獐头。郭璞注...
...石龙芮(《本经》中品)【校正】并入菜部水堇。【释名】地椹(《本经》)、天豆(《别录》)、石能(《别录》)、鲁果能(《本经》)、水堇(《吴普》。音谨,又音芹)、苦堇(《尔雅》)、堇葵(郭璞)、胡椒菜录》)。弘景曰︰生于石上,其叶芮芮短小,...
...莳萝(宋《开宝》)【校正】自草部移入此。【释名】慈谋勒(《开宝》)、小茴香。时珍曰︰莳萝、慈谋勒,皆番言也。【集解】藏器曰︰莳萝生佛誓国,实如马芹子,辛香。曰︰按︰《广州记》云︰生波斯国。马芹子色黑而重,莳萝子色褐而轻,以此为别。善滋食味...
...菥(音锡觅。《本经》上品)【校正】自草部移入此。【释名】大荠(《别录》)、大蕺(《本经》)、马辛。时珍曰︰诸名不可解。《吴普本草》又云︰一名析目,一名荣目,一名马驹。【集解】《别录》曰︰菥生咸阳川泽及道旁。四月、五月采,曝干。弘景曰︰今...
...释名 苦瓠、匏瓜。 气味 (瓤、子)苦、寒、有毒。 主治 黄疸肿满。有苦瓠瓤如在枣大小,泡童便中一时,取出两小团塞鼻孔中,深吸气。有黄水排出,几次后即愈。又方:用瓠瓤熬黄为末,每服半钱,一天服一次,十天病愈。 水肿,头面肿大。有好苦瓠白瓤...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