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热不寒。《内经》之论温病曰∶冬不藏精,春必温病。仲景之论风温,则曰太阳病发汗已,身灼热,名风温。即此二症,仲景之论,与《内经》之论,各自一条。《金匮》又曰∶皮水四肢肿,水在皮肤中,聂聂动,防己茯苓汤。此亦与上章脉浮风水,以三阳主表而立阳经...
...(一)胆的病机1.胆的生理病理特点:胆附于肝,与肝相表里,为中清之腑,禀春木之气,其性刚直,豪壮果断。故胆在病理上多表现为阳亢火旺之证,以实者居多。因火热可煎灼津液而为痰,故胆病又多兼痰,痰火郁遏,易扰心神。2.胆的基本病理变化:主要反映...
...收到良好效果。 案二:艾某,女,23岁。面部痤疮,口中和,易汗出,苔白腻,脉细。 生薏仁30g,败酱草30g,川附子5g,桔梗10g,桃仁10g,赤小豆15g,当归10g,白蒺藜15g,甘草6g,七服水煎服。 解析:面属阳明,痤疮病机当为...
...衣常濡,口干善渴,不能劳事。泄风之状,多汗,汗出泄衣上,口干善渴,不能劳事,身体尽痛则寒。《内经》风邪,系外感之病。有内外、脏腑、虚实、寒热之不同,别为瘫痪、痿弱、卒中不省、僵仆、 斜、挛缩、眩运、语涩、不语之文。后世始与痿证混淆矣。《要略...
...浊邪多指湿浊之邪。 【浊邪】 多指湿浊之邪。《金匮·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清邪居上,浊邪居下」。参见“湿浊”条。...
...病因,讲到了六淫、七情、饮食、劳伤致病等。病机分析也很详细,特别是提出的“病机19条”,至今对临床实践仍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关于疾病传变,《内经》从阴阳、内外、寒热、虚实来归纳,给了后世医家很大的启迪。据初步统计,全书还有侧重地对200多种...
...《内经》帝曰∶人之太息者何气使然?岐伯曰∶忧思则心系急,心系急则气道约,约则不利,故太息以伸出之,补手少阴、心主,足少阳留之也。又曰∶胆病者善太息,口苦呕宿汁,视足少阳脉之陷下者灸之。又云∶胆足少阳之脉,是病则口苦善太息,视盛虚热寒陷下取...
...综合性医书。三卷。金·刘完素撰于1186年。系作者于晚年总结其临床心得之作。卷上以《素问》病机为据。总论医理,广泛阐述有关养生、诊法、病机、本草理论等问题,共九篇。中、下卷分述内科杂病、妇产、小儿等科多种常见病证的病原、证候及治疗,其中有...
...专家解析:加特纳菌性阴道炎又名嗜血杆菌性阴道炎,以前曾归于棒杆菌性阴道炎,是由加特纳杆菌引起的一种阴道粘膜炎症,可通过性交传染。故列为性传播疾病。 专家解析加特纳菌性阴道炎 加特纳杆菌为革兰氏阴性细小杆菌,常呈球杆状,有时呈丝状和多形状,...
...于暑,秋伤于湿,冬伤于寒,独无伤于燥之条,为《内经》遗漏。殊不知风为木气,暑乃火气,湿乃土气,寒乃水气,若是伤了,都要出病。性独燥气,伤些才好。因造化的圆运动,春升夏浮秋降冬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秋金收降,以其凉也。凉则收,...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