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郁致百病_【中医宝典】

...□ 本期博主:张雪亮 中国中医研究院 这里所说的情绪不好,不仅仅是指生气、忧郁等,而是不管什么情绪,过度都不好,中医说的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每一情过度都会对健康不利,甚至引发疾病。 中医强调情绪不好可以导致疾病,“百病皆生于郁...

http://zhongyibaodian.com/zs/80107.html

学认识_【中医宝典】

...。也就是太史公所讲的:“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后来仓公传黄帝扁鹊之脉书,脉学在世界医学中成为一门独特的学问。仓公是起了承先启后的作用的。仓公在脉学上做了很多工夫,仓公说:淳于意齐王太后病,一看脉,便说是风瘅客于胞。因为他切脉发现太阴...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543.html

四时脉_《黄帝内经太素》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脉之盛衰,病之新故,凡疗病者,以此五,诊病使当,为合其时,不当,为后其时也。形气相得,谓之可治;形瘦气大,形肥气小,为不相得;形肥气大,形瘦气小,为相得也。脉色泽以浮,谓之易已;其病人五色,浮轻润泽,其病易已。平按:《素问》无“脉”字。脉...

http://qihuangzhishu.com/106/64.htm

里的误区_【中医宝典】

...中医以三指搭脉,从患者的脉象中诊断病情,经过长期的医学实践已证实其科学性。但随着一些中医师西化,及一些患者对脉的神化,常常对脉认识存在着误区。 一是有些中医,自我贬低中医脉。他们对博大精深的中医脉学理论学而不精,认为切脉只是象征性地...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6907.html

中医切诊_中医四_【中医宝典】

...《难经》脉法的成就和特点 《难经》脉法对后世的影响 《难经》与《难经》脉法的几个有关问题 《内经》脉法的具体内容 《内经》脉法对后世的影响 《四时经》与《脉法赞》 按的方法和意义 按的内容 八脉交会穴的交通途径 八脉交会穴介绍 八脉...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zhongyiqiezhen-712-1.html

考证·脏腑部位_《濒湖脉学》

...绍兴王宗正曰:诊脉之法,当从心肺俱浮,肝肾俱沉,脾在中州之说。王叔和独守寸、关、尺分部位,以测五脏六腑之脉者,非也。 慈溪赵继宗曰:脉言,左心小肠肝胆肾,右肺大肠脾胃命者,非也,心肺居上,为阳为浮;肝肾居下,为阴为沉;脾居中州,半阴半阳...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5775.html

菊花酒三(眩晕)_百病药酒_【中医宝典】

...菊花酒主治头风,耳鸣、耳聋,目眩,痿痹,有消百病之功。 (验方) 【配方】甘菊花500克,地黄、当归、枸杞各200克,米1000克,曲适量。 【制法】将菊花、地黄、当归、枸杞煎汁,滤渣;米煮半熟沥干;曲压成粉。再将米、曲入汁内搅匀,装坛内...

http://zhongyibaodian.com/yaojiu/a14376.html

代脉(阴)_《家正眼》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数;代脉之止,止有常数。结促之止,一止即来;代脉之止,良久方还。《内经》以代脉一见,为脏气衰微,脾气脱绝之也。惟伤寒心悸,怀胎三月,或七情太过,或跌打重伤,及风家痛症,俱不忌代脉,未可断其必死耳。滑伯仁曰∶“无病而羸瘦脉代者,危候也。有病...

http://qihuangzhishu.com/801/72.htm

促脉(阳)_《家正眼》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阻遏其营运之机,故虽当往来急数之时,忽见一止耳。如止数渐稀,则为病瘥;止数渐增,则为病剧。伪但言“并居寸口”,已非促脉之义;且不言时止,尤为 矣。燕都王湛六,以脾泄求治,神疲色瘁。得促脉,或十四五至得一止,或十七八至得一止,余谓其原医者曰...

http://qihuangzhishu.com/801/70.htm

产难生死候歌_《脉乳海》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欲产之妇脉离经.沉细而滑也同名.夜半觉痛应分诞.来朝日午定知生.脉经云.妇人怀妊离经.其脉浮.设腹痛引腰脊.为欲生也.但离经者.不病也.又云.妇人欲生.其脉离经.半夜觉.日中则生也.两观经文.与无异.难经曰.至之脉.一呼三至曰离经.损之...

http://zhongyibaodian.com/maijueruhai/928-11-7.html

共找到42,76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