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明论篇_《疡医大全》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太阴阳明论》曰∶太阴阳明为表里,脾胃脉也。生病而异者何也?岐伯对曰∶阴阳异位,更更实,更逆更从,或从内,或从外,所从不同故病异名也。(脾脏为阴,胃腑为阳,阳脉下行,阴脉上行,阳脉从外,阴脉从内,故言所以不同,病异名也。春夏阳明为实,...

http://qihuangzhishu.com/344/32.htm

南政北政阴阳交尺寸反_《类经》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注曰君火在相火之右、但立名于君位、不立岁气一言,此在王氏固已误注,而诸家引以释此,盖亦不得已而为之强解耳,义岂然欤?夫三阳三阴者,天地之气也。如《太阴阳明论》曰∶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故阳道实,阴道。此阴阳虚实,自然之道...

http://zhongyibaodian.com/leijing/481-28-5.html

宋祚民医案——脾肾_中医文化中医医案_【中医宝典】

...淡红。 【诊断】 脑积水(中医:解颅)。 【辨证】 脾肾,髓脑失充,水湿不运。 【治法】 补肝肾,健脾胃,祛湿行水。 【方药】 熟地6g,生黄芪lOg,山药lOg,山茱萸6g,补骨脂6g,茯苓15g,泽泻6g,车前子(包煎)1Og,...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6289.html

睡眠养生 调整阴阳_睡眠养生_【中医宝典】

...作息年后,身体状况大大改善了。 他说,这是因为人体阴阳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时,才能拥有健康。《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醒着的时候阳气在活动,是阳气消耗的过程,长期剥夺睡眠时间,阳气则会过度消耗,人体...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3806.html

因病似致病论_《叶选医衡》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医者徒知应补,而又不别夫营卫阴阳逆从反正,阳虚而补阴,则如水益深;阴虚而补阳,则如火益热,犹之因病似之法,而治因致病之讹也。辨此二者,则虚证治之斯易,又何有方书日众,治法日误之虑哉!...

http://zhongyibaodian.com/yexuanyiheng/768-10-13.html

痹证日久,药后渐_《名师垂教》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治疗本患所用之方药,是以调补阴阳气血之失调为主的,而未用常用的治疗痹证的药物。【医生乙】治疗本患的几张处方,药物的变化有无规律?为何要这样加减?【老师】前面讲过,患者后期之临床症状,主要是气血不足,阴阳。气血不足应重在调补中焦脾胃,使...

http://qihuangzhishu.com/1039/13.htm

脾脏冷气腹内鸣_《圣济总录》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论曰脾为中州,主腐化水谷,埤诸脏腑,若脾虚,冷气与正气相击,则令腹内鸣,甚则腹痛下利,食不能化,内经所谓暴气象雷者,以阴阳之气冷热相击故也。治脾脏冷,气攻心腹, 痛肠鸣,肉豆蔻丸方肉豆蔻(去壳) 干姜(炮)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 半夏...

http://qihuangzhishu.com/122/416.htm

阴阳-中医学思维的主体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两边的差别十分明显,从而产生了阴阳概念(以阳光是否充足为依据)。这时的阴阳观念是指实物的,是十分具体的。随着时间推移,人们观察到越来越多的事物均存在种既对立又依赖的关系,从而形成了一种两极思维和二元分类法,这就是阴阳学说。阴阳就从论述...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650.html

阴阳——中医学思维的主体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两边的差别十分明显,从而产生了阴阳概念(以阳光是否充足为依据)。这时的阴阳观念是指实物的,是十分具体的。随着时间推移,人们观察到越来越多的事物均存在种既对立又依赖的关系,从而形成了一种两极思维和二元分类法,这就是阴阳学说。阴阳就从论述...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651.html

阴阳明论_《侣山堂类辩》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是以阳明得中见少阴之湿化,则阴阳相和矣。胃土得戊癸之合,则火土之气盛矣。故阳明之气宜于和柔,胃土之气宜于强盛,如火土之气弱,而又秉太阴之湿,则水谷不消而为泄矣。此宜人参、橘皮、甘草、半夏之类以助胃,白术、苍术、浓朴、茯苓、姜、枣之类以益脾...

http://zhongyibaodian.com/lvshantangleibian/803-6-48.html

共找到206,10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