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问于岐伯曰:经言夏日伤暑,秋病疟,疟之发以时,其故何也?岐伯对曰:邪客于风府,病循苦而下,卫气一日一夜,常大会于风府,其明日日下一节,故其日作晏。此其先客于脊背也,故每至于风府则股理开,股理开则邪气人,邪气入则病作,此所以日作尚晏也。...
...出土帛书之一。全文约四百余字,主要谈脉法,特别是灸法或砭法与脉之间的关系。脉度五度之一。出《灵枢·脉度》等篇。①测度经脉长短的度数。《灵枢·脉度》讨论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和任、督、阴蹻、阳蹻脉等的长度。《灵枢·骨度》:“先度其骨节之大小,广...
...方药有八正散、石苇散等。通理①经外穴名。出《针灸集成》。在足背部,当第四、五跖骨间。小趾跖趾关节上2寸处。主治崩漏,月经过多。斜刺0.3-0.5寸。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②通里穴别名。见该条。通里①经穴名。出《灵枢·经脉》。《...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内经》论述四时养生的重要篇章,意指要顺应四时阴阳气候变化而调神,此处的“神”是指广义之神,既是一切生理活动、心理活动的主宰,又包括了生命活动现象。 具体表现人们的日常活动、各种行为和精神情志等各方面。《素问·四气调...
...补入,为全元起本所未有,则显而易见。盖林亿等校正此书,即取全本对勘,于王本移易篇第之下,注明全元起本在第几卷,独此七篇篇目之下,未经注明全本。其引《太素》杨上善注,虽不及全注之详,亦几于卷卷有之,独此七篇曾无一字引及,此可为《素问》原书无此...
...黄帝曰:余闻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其合之于人,奈何?岐伯曰:腰以上为天,腰以下为地,故天为阳,地为阴,故足之十二经脉,以应为十二月,月生于水,故在下者为阴;手之十指,以应十日,日主火,故在上者为阳。 黄帝曰:合之于脉,奈何?岐伯...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人迎候阳”,见《灵枢》卷四第十九《四时气篇》。自“刺家不诊”至末,见《素问》卷十四第五十五《长刺节论篇》。又自篇首至“必深以留之”,见《甲乙经》卷五第一。自“风水肤胀”至“尽取之”,见《甲乙经》卷八第四。自“飧泄”至“...
...泽为外。”辰①地支的第五位,常用以纪年、月、日、时。②指二十八宿星。《素问·八正神明论》:“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③十二支的通称。《灵枢·邪客》:“辰有十二,人有足十指、茎、垂以应之。”辰戌主水运气术语。以十二支分主六气,则辰戌主寒水之...
...篇》,又见《甲乙经》卷一第十《营气篇》。自“黄帝曰:愿闻营卫之所行”至末,见《灵枢》卷四第十八《营卫生会篇》,又见《甲乙经》卷一第十一《营卫三焦篇》。编者按:自篇首至“传之于肺,流”(即“平按”所言:“溢于中”以上),仁和寺本存,萧氏未经见...
...营卫生会》、《五味》、《邪客》、《卫气》及《素问/痹论》五篇文)《灵枢》曰∶营行脉中,上应二十八宿,三十六分。人身行气一周,十分身之八,二十八宿,凡千八分。气行五十周而脉终,终而复始,是谓天地之记。故气从太阴出,注手阳明,上行注足阳明;下行至...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