谥法总论苏洵_古典文学_【文学360】

...嘉祐六年七月,诏修礼书。十月,诏古谥法有不可用者,以属修书之吏,臣洵实典其事。按治谥者起于今文周书·谥法之篇。今文既以鄙野不传,其谥法之上篇独存,又简略不备。诸儒所传只有周公春秋广谥、沈约、贺琛、扈蒙六家之书。...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6489.html

六经解_伤寒说意_中医伤寒书籍_【岐黄之术】

...天有六气,风、热、暑、湿、燥、寒,地有五行,木、火、土、金、水也。人感天之六气而生六腑,故六腑为阳,感地之五行而生五脏,故五脏为阴。五脏者,肝、心、脾、肺、肾也,六腑者,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也。脏五而腑六,灵枢·:膻中者...

http://qihuangzhishu.com/1295/4.htm

此事难知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著作。二卷。元·王好古撰于1308年。本书系王氏编集其老师李杲的医学论述,包括属于基础理论的经络、脏腑、病理、病源以及有关临床辨证、治法等内容,其中对伤寒六经证治叙述尤详,而且有个人创见。虽然全书融合了王好古的学术见解,但是依旧在一定...

http://qihuangzhishu.com/167/965.htm

此事难知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著作。二卷。元·王好古撰于1308年。本书系王氏编集其老师李杲的医学论述,包括属于基础理论的经络、脏腑、病理、病源以及有关临床辨证、治法等内容,其中对伤寒六经证治叙述尤详,而且有个人创见。虽然全书融合了王好古的学术见解,但是依旧在一定...

http://qihuangzhishu.com/196/3052.htm

叶派治温热之误_温病正宗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魏晋六朝、隋唐五季,以逮宋金元明,固无人不知仲师伤寒论为通治四时而设,独至康雍以降,别创温热之论,而传足传手、六经三焦。妄生畛域,遂致后人之读其书者,误信首先创议之人大名炫赫,无不一例盲从,乃使世人之病温热者,皆不得一尝仲圣方药,...

http://qihuangzhishu.com/723/30.htm

医学源流_医学三字经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字仲景,居南阳,官长沙,东汉人也。着伤寒杂病金匮玉函经六经辨 圣道彰 内经详于针灸,至伊芳尹有汤液治病之法,扁鹊、仓公因之。仲师出而杂病伤寒专以方药为治,其方俱原本于神农、黄帝相传之经方,而集其大成。伤寒着 金匮藏 王肯堂...

http://qihuangzhishu.com/799/4.htm

侣山堂类辨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著作。二卷。清·张志聪撰于1663年。上卷大多采用问答的形式杂论医理,对脏腑功能、病原、病症、病种、证治、方剂等内容分题予以辨析,说理简明扼要。书中作者以严肃的态度对古医书和医家谬误之说颇多纠正,对六经和脏腑的功能有所发挥。下卷主要...

http://qihuangzhishu.com/191/551.htm

侣山堂类辨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著作。二卷。清·张志聪撰于1663年。上卷大多采用问答的形式杂论医理,对脏腑功能、病原、病症、病种、证治、方剂等内容分题予以辨析,说理简明扼要。书中作者以严肃的态度对古医书和医家谬误之说颇多纠正,对六经和脏腑的功能有所发挥。下卷主要...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670.htm

伤寒缵·伤寒绪论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各二卷。清·张璐撰。刊于1667年。作者博览伤寒论诸家注本,有“多岐而不一”的感慨。及见伤寒论条辨尚论篇等书,在反复钻研之后,“向之所谓多岐者,渐归一贯”因此以尚论篇等为依据,衍义出缵绪二。书名的意义,张氏...

http://qihuangzhishu.com/193/2067.htm

伤寒缵·伤寒绪论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各二卷。清·张璐撰。刊于1667年。作者博览伤寒论诸家注本,有“多岐而不一”的感慨。及见伤寒论条辨尚论篇等书,在反复钻研之后,“向之所谓多岐者,渐归一贯”因此以尚论篇等为依据,衍义出缵绪二。书名的意义,张氏...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391.htm

共找到486,75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