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嫁与踏浪儿,不识离别苦。 歌君江湖曲,感我长羁旅。 《访张山人得山中字二首》苏轼 鱼龙随水落,猿鹤喜君还。 旧隐丘墟外,新堂紫翠间。 野麋驯杖履,幽桂出榛菅。 洒扫门前路,山公亦爱山。 (张故居为大水所坏,新卜此室故居之东。) 万木锁云龙...
...◎ 文帝(五) ◇ 典论 谨案:《隋志·儒家》,《典论》五卷,魏文帝撰,旧、新《唐志》同。《本纪》:「帝好文学,以著书为务,所勒成垂百篇,明帝时刊石。」详《搜神记》。又《齐王芳纪》注:「臣松之昔从征西至洛阳,见《典论》石在太学者尚存。」《...
...水而滋。 正直所冰,不寒而澌。 平甫之砚,而轼铭之。 《邓公砚铭(并叙)》苏轼 王巩,魏国文正公之孙也。 得其外祖张邓公之砚,求铭于轼。 铭曰:邓公之砚,魏公之孙。 允也其物,展也其人。 思我魏公文而厚,思我邓公德而寿。 三复吾铭,以究令名。 ...
...深溺俗厥过不轻。折中适时自存法语。斯谓得译经之旨矣。故佛说法多依苏漫多也。又传译之兴。奉行之意。不明本起何示将来。今究其宣扬略陈梗概。夫教者不伦有三畴类。一显教者。诸乘经律论也(不同瑜伽论中显了教是多分大乘藏教)二密教者。瑜伽灌顶五部护摩三...
...素尔勿啼,骆反厩,素反闺。吾疾虽作年虽颓,幸未及项籍之将死,亦何必一日之内弃骓兮而别虞兮。乃日素兮,素兮为我歌《杨柳枝》,我姑酌彼金罍(léi),我与尔归醉乡去来。”观公之文,固以遣情释意耳,素竟去也。此文在一集最后卷,故读之者未必记忆。东坡...
...起荒田,不问顷亩少多,依旧蠲税。(《陈书·宣帝纪》) ◇ 原逆党诏(太建三年三月丁丑) 犯逆子弟支属逃亡异境者,悉听归首。见絷系者,量可散释。其有居宅,并追还。(《陈书·宣帝纪》) ◇ 班宣兵法诏(太建四年八月戊寅) 国之大事,受�兴戎,...
...乃叱忠、纂等,将斩之。忠、纂驰还更战,大破〔之〕,斩瞻〔及尚书张遵等首〕,进军到雒(31)。刘禅(32)遣使请降,遂灭蜀。(33) 【注释】 ①奇:与下篇《正战》之“正”构成一对相反相成的军事术语。“奇正”论,乃是我国古代兵家研究克敌制胜的...
...《三命通会》分十二卷,不署撰人姓名,卷首只题育吾山人。 据查《明史·艺文志》所列书目载有万民育《三命会通》十二卷,和《三命通会》的卷数一样,只是“通会”和“会通”有所不同。按照《星学大成》作者万民英,字育吾推测,很可能和育吾山人就是同一...
...《贝佥》,蒙舍谓之蒙舍《贝佥》,白崖谓之勃弄《贝佥》(案:标题称六《贝佥》,第十卷亦有六《贝佥》之文,此所别乃止五《贝佥》,疑后龙口一城当亦为一《贝佥》,系传写误脱一句也)。云南、柘东、永昌、宁北、镇西及开南、银生等七城则有大军将领之,亦称...
... 按:益都钟尚书龙渊先生(羽正)作《正统论》,略云:“三代、汉、唐、宋,正统也。东周君、蜀汉昭烈帝、晋元帝、宋高宗,正而不统者也。秦始皇、晋武帝、隋文帝,统而不正者也。虽非正统,不可不以帝予之也,以天下无久虚之理也。若夫王莽、曹丕、朱温,...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