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舌辨症新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舌诊著作。一卷。清末刘恒瑞撰。本书论述舌苔原理、看舌八,在病理舌苔中着重阐黄、白、黑苔,对其所主疾病病机予以剖析。内容比较简要。初刊于医学扶轮报,现存中国医学大成本。1949年后与临床验舌合刊出版。...

http://qihuangzhishu.com/167/90.htm

察舌辨症新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舌诊著作。一卷。清末刘恒瑞撰。本书论述舌苔原理、看舌八,在病理舌苔中着重阐黄、白、黑苔,对其所主疾病病机予以剖析。内容比较简要。初刊于医学扶轮报,现存中国医学大成本。1949年后与临床验舌合刊出版。...

http://qihuangzhishu.com/196/3085.htm

医学典籍的整理研究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重在约经义;卢之颐的仲景伤寒论疏钞金偏于订正注家之误。有些医家则把重点放在临床治疗上,王肯堂的伤寒准绳、张吾仁的撰集伤寒世验精,从分析病证入手;陈长卿伤寒五从论述治法入手;张介宾的景岳全书·伤寒典诸家方剂进行...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48.htm

与杨节推书苏洵_史书_【文学360】

...之所欲使子之先君不朽者,兹亦足以不负子矣,谨录以进如左。然又恐子不信行状之不可用也,故又具列于后。凡行状之所云皆虚浮不实之事,是以不备其可指之迹。行状曰:“公有子美琳,公之死由哭美琳而恸以卒。”夫子夏哭子,止于丧明,而曾子...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6417.html

苏轼列传_史书_【文学360】

...谤讪朝廷”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出知杭、颍、扬、定四州。徽宗初遇赦召还。诗、词和散文都代表北宋文学最高成就。 他的父亲苏洵,即是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苏洵发愤虽晚,但用功甚勤。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6706.html

脉诀辨惑_脉诀乳海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脉诀之来旧矣.今复有议其非者.何也.以其言浅而意深也.惟其言浅.故厌常喜新之徒.乃以诀为不足.反出言以诋毁之.惟其意深.故冒昧鲜识之徒.随众附和.望洋而退避之.是以王氏之说终不明.而为脉诀之一大厄也.余幼自孩提.即闻先大人尝诵此诀.长而...

http://zhongyibaodian.com/maijueruhai/928-5-1.html

金匮_医学源流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金匮要略乃仲景治杂病之书也。其中缺略处颇多,而上古圣人,以汤液治病之法,惟赖此书之存,乃方书之祖也。其病皆本于内经,而神明变化之。其用药悉本于神农本草,而融会贯通之。其方则皆上古圣人历代相传之经方,仲景间有随症加减之法。其脉...

http://qihuangzhishu.com/160/87.htm

千金方取膏肓俞穴_针灸大全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寸一寸三分七缠微缩,有无大段长短不同,以参考甲乙经。自大杼至尾 ,作二十一柱,量三尺之数分之。若柱节分明,纵之尺寸不同,穴以柱数为定。若人肥大背浓,骨节难寻,当以平脐十四柱命门穴为准。上自大杼,下至命门,折为一十四柱,每柱一寸三分,合其...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daquan/838-9-11.html

张云鹏_一、崇尚仲景学说 撷采诸家论述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先生从事临床40余年,逐步形成以仲景学说为经,诸家论述为纬的学术思想由来和渊源。仲景所著伤寒论一书,是在“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基础上,总结古代医学的精华,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所写成的。他创造性地阐明了“辨证论治”的重要法则,从此奠定...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zhangyunpeng/547-3-1.html

金匮要略释义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之一。②黄树曾撰。作者认为金匮要略文字深奥,初学者不易理解,历代诸家之注释又未能尽善,遂着重以中医传统理论结合个人学术经验予以诠解,并能联系所的因、证、治疗等加以阐和分析。在编次方面删去原本中最后三篇,并将金匮要略诸篇方剂附列于...

http://qihuangzhishu.com/169/1596.htm

共找到486,19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