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医学对饮食营养的认识有悠久的历史,早在2000多年前的《周礼》中,就有食医的记载,并“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黄帝内经》在饮食治疗和养生方面有明确的治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医书《五十二病方》中有大量食物入药的记载,《生姜、韭菜...
...我国传统医学对饮食营养的认识有悠久的历史,早在2000多年前的《周礼》中,就有食医的记载,并“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黄帝内经》在饮食治疗和养生方面有明确的治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医书《五十二病方》中有大量食物入药的记载,《生姜、韭菜...
...【译文】 在我们平时所吃的食物中,全能用嘴巴分辩出来的,有酸、甜、苦、辣和咸,这五种味道。 【启示】 我们的嘴巴之所以能分辩出酸、甜、苦、辣、咸,是由于人的舌头上有许多叫味蕾的粒状组织。人身体的结构非常复杂,认清自我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
...中药学名词。即辛、酸、甘、苦、咸。药物以味不同,作用便不相同。辛味能散能行,酸味能收能涩,甘味能补能缓,苦味能泻能燥,咸味能软坚润下。近人认为药物味的不同,与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关。如辛味的多含挥发油,酸味的多含有机酸,甘味的多含醣类,味苦的...
...(集次见内经至真大论诸篇)酸为木化气本温.能收能涩味肝经.苦因火化气终热.能燥能坚心脏丁.甘始土生气化湿.能开缓掺从脾行.辛自金生气带燥.能散润濡通肺窍.咸从水化气生寒.下走软坚足肾导.淡之其为五行本.运用须知造化要....
...狼牙汤百七十六,159藜芦甘草汤百四十,134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汤百七,111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百八,111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百九,111苓甘五味姜辛汤百六,110苓桂术甘汤九十二,104...
...《黄帝内经》中有大量饮食养生的原理和方法,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 。 《黄帝内经》中有大量饮食养生的原理和方法,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有关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节五味,避免五味偏嗜 酸、苦、甘、辛、...
...心虚梦遗,断遗丹:人参一两、山药、芡实、麦冬各五钱、五味一钱。肾虚梦遗,添精丹:熟地一两、山药、芡实、麦冬各五钱、五味五分。肝燥梦遗,润木汤:当归、白芍各一两、焦术、茯苓各五钱、金樱、菊花各三钱,炒枙一钱、五味、甘草各五分。心包火动,清火...
...大地黄(三两) 当归 枸杞 麦冬 人参 苁蓉(各一两五钱) 天门冬 五味 白芍 女贞(各一两)瞳子散动,视物不清,此方主之。瞳子本水轮,于廓为巽。瞳子散动,水风相搏,浪涛汹涌之象也。且瞳子静敛则能鉴,今而散动,宜其视物不清矣。法当女贞、...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