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通史简编》的编撰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的重要依据之一。因为,切合中国医学发展历史实际的分期法,不但在宏观上给人一目了然、纲举目张的效果,而且透过分期的微观上还得出医学发展在各个时期的实质内函,《中国医学通史简编》总结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多部专著分期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在科学的分期...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189.html

明代医学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明代(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政治比较稳定,封建经济高度发展的王朝,明代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推动着对外交流、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医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君主专制的加强:朱元璋建立全国统一政权后,鉴于元朝灭亡的教训,...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5-0.html

传说中的医学人物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喜怒攻之于内,夭昏凶札,君民代有,乃上穷下际,察五色,立五运,洞性命,纪阴阳,咨于岐伯而作《内经》,夏命俞跗、岐伯、雷公察明堂,究息脉;巫彭、桐君处方饵,而人得以尽年”。上述医学著作所以冠以“黄帝”之名,反映了人们对其尊崇和仰慕之心情。僦...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7-8.html

明代中外医学交流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8卷、《直指篇》3卷、《夜读义》1卷、《当流和极集》1卷等多种医书。皆汇入个人经验而发扬李朱医旨,是李、朱学说在日本的开山,其徒曲直濑道三及其门人均为日本一代名医。古林宜名正温,其祖佑村好医方,游学于明,居数年,业大进,归国时明帝赐以...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64.htm

医学文献学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全国解放后,图书馆事业有了较快发展,情报事业也随着情报机构的建立而初具规模。在这一阶段,国内的检索工具期刊相继创立,国外的检索工具期刊也不断引进。为了提高医学工作者查找和利用医学文献的能力,有些图书馆如南京医学院图书馆、兰州医学院图书馆、...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431.htm

医史文献研究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定》中的《张景岳传》,戴良的《丹溪翁传》等,他们由于生活于同时代或相近时代,常得到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四是笔记小说中常有医史研究的记载。五是医家著作,徐春甫的《古今医统大全》介绍了270多名医家;李的《医学入门》叙述了医学源流,介绍了...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51.htm

医学衷中参西录》方名六则浅释_【中医宝典】

...□ 宝恒 张哲浩 李善玲 吉林省汪清县中医院 被誉为晚清三贤之一的医学衷中参西录》方名取之典故者尚多,仅选六则,予以浅释。方选虽少,此亦可先生治儒通经,医理触类旁通之一斑。张氏不愧为医界一代伟人,儒学渊博之大师。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6590.html

医学的沉思_【中医宝典】

...描述。决不能把西医框架的内容硬来诠释中医的理论,不能把西医学的框架当成唯一科学的尺度去衡量中医学是否科学。这应该是个非常浅显的道理。  这里举一个小小的例子,希望引起思考并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着了凉容易发烧,这是中国人掌握的一般常识,...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529.html

我国古代医生社会地位变化及对医学发展之影响_【中医宝典】

...医学在继承发展方面失去许多优秀人才;另外,也易使许多统治者歧视医学,甚至摧残医学,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医学的正常发展。如东汉名医华佗即使在医术绝伦、名满天下时,仍为自己行医而后悔,“兼通数经”,“然本作士人,以医业,意常自悔。”其后来因...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785.html

概述_《医学心理学》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获得恢复,且享受人应该享受的权利。康复心理学得以发展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诞生的历史背景。促使康复心理学出现的条件是:1.医学模式转变的结果这就是说,根据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学的服务对象不再仅仅是病人,还应包括健康人和长久以来被遗忘...

http://qihuangzhishu.com/967/385.htm

共找到261,79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