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因情绪失常,影响脾胃运化功能而致下利。《病因脉治·痢疾论》:“七情内伤痢之症,初起先见饮食难化,后复大便不实,时常清泄,久久不愈,渐下脓血。”治宜消补兼施,健脾化积,用枳术丸、参苓白术散等方。若久泻气虚下陷,用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
...柴胡、前胡、川芎、枳壳、桔梗、茯苓、炙草),克壮元老之猷;于痢之传染初起者而宗河间焉,和营卫而导滞,芍药汤(芍药、归尾、黄芩、黄连、大黄、木香、槟榔、肉桂、炙草),允占大人之吉。及其归宿,郁则为热,试诊其脉,未有不数者,所以香连丸(黄连二十两...
...万密斋治张氏子,痘靥时,面疮溃肿,脓水浸淫,泄下脓血,后重不食。或作噤口痢治,不效。视其症乃倒靥,非痢也。在痘科中,痢下脓血痂皮者生,水谷不化者死。在伤寒,太阴经病论则曰∶热蓄于内,当便脓血,勿治,利尽脓血自愈。因思此疾不可急治,乃故制药...
...目录 《万病回春》参连汤 《丹溪心法》参连汤 《痘科辨要》参连汤 《痢疟纂要》参连汤 《圣济总录》参连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 《万病回春》卷二:参连汤【处方】人参15克 黄连30克【功能主治】主脾胃虚热,下痢噤口不食者。【用法用量...
...。随量饮汤食肉。 [功效]滋阴养血,凉血止痢。 [主治]肠癌属阴血亏虚、热伤肠络者,症见下痢脓血,腹中隐痛,口干欲饮等。 [按语]本汤来源于《药性考》的海参木耳羹。汤中木耳性味甘平,功能益阴润燥、凉血止痢。海参性味甘咸温,功能润肠滋肾、益精...
...陈良甫治一妇人,病痢疾,越四十日,服诸药不愈。召诊之,六脉沉弱。大凡下痢之脉,宜沉宜弱。但服十全大补汤,姜、枣煎成,加白蜜半匙,再煎数沸,服之而愈。(《良方》、《医说续编》。)一妇人泄泻不止,似痢非痢,似血非血,其色如浊酒。诊之,则六脉沉...
...目录 《治痢提要新书》大建脾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治痢提要新书》:大建脾汤【处方】人参2钱,茯苓2钱,白术2钱,枳实1钱半,当归1钱半,山楂1钱半,谷芽1钱半,陈皮1钱,豆蔻1钱,青皮7分,木香7分,姜连7分。【功能主治】健脾胃...
...凉血。至痢中多带鲜血,其血分为尤热矣,故加鸭蛋子,以大清血分之热。拙拟此方以来,岁遇患痢者不知凡几,投以此汤,即至剧者,连服数剂亦必见效。痢证,多因先有积热,后又感凉而得。或饮食贪凉,或寝处贪凉,热为凉迫,热转不散。迨历日既多,又浸至有热无...
...腹中雷鸣或呕吐方∶黄连(五两) 橘皮 甘草(各二两) 龙骨 生姜 半夏(各三两) 人参(一两) 大枣(十五枚)上八味 咀,以水一斗先煮水一大沸,乃纳药,煮取三升,分四服,妊妇服亦良。断痢汤治心胸下伏水方。半夏(一升) 生姜(五两) 茯苓 甘草...
...生食。)醋林子李根白皮(煮。)荷叶灰〔木部〕楮叶(炒研,和面作饼食,断痢。小儿痢,浸水煮木瓜服。)没石子(虚滑久痢、血痢,饭丸服。产后痢,烧研酒服。)枸橘叶(同萆炒研服。)白杨皮(孕痢,煎服。)赤松皮(三十年痢,研面一斗,和粥食。)松杨木皮...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