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邪_因病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清邪处于空间的雾露邪气。 【清邪】 处于空间的雾露邪气。《金匮·脏腑经络先后脉证》:「清邪居上,浊邪居下」。...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5769.html

两阳相熏灼_因病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两阳相熏灼指阳热的病症误用艾灸或火熏迫汗的方法。 【两阳相熏灼】 《伤寒论.辨太阳脉证并治法》:「太阳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指阳热的病症误用艾灸或火熏迫汗的方法,火邪与阳热两种阳邪互相...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5716.html

浊邪_因病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浊邪多指湿浊之邪。 【浊邪】 多指湿浊之邪。《金匮·脏腑经络先后脉证》:「清邪居上,浊邪居下」。参见“湿浊”条。...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5978.html

_《古今医统大全》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小便清白,湿兼寒也。(即 泄也。)体重软弱,泻下多水,湿自甚也。(即濡泄是也。)久下不能禁固,湿胜气脱也。(即滑泄也。)泻证不同,有如此,岂可不察所因而能治哉?...

http://qihuangzhishu.com/336/650.htm

_《古今医统大全》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夫滞下者,古之义;曰痢疾者,今之名。)《内经》曰∶溲(当有涩字。)而便脓血,(言也。)知气行而血止也。(言治法也。)又曰∶诸下痢皆属于湿。又曰∶下痢稠粘,皆属于火。又曰∶下痢脓血滞下,皆热证实证也。《三因》陈氏云∶痢疾有从外感而得者...

http://qihuangzhishu.com/336/658.htm

中阳不振_因病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中阳不振指中焦脾胃阳气虚弱,消化机能不振。 【中阳不振】 指中焦脾胃阳气虚弱,消化机能不振。主要症状有食少不化、呕吐,泄泻、四肢清冷,面色萎黄,唇淡等。多见于慢性消化不变,慢性痢疾等。...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5974.html

虚邪_因病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虚邪指致病邪气的通称。 【虚邪】 致病邪气的通称。因邪气乘虚而侵入,故名。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五邪”之一。某脏发病,邪气从“母及子”传来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5916.html

风为百病之长_因病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风为百病之长为风邪是导致多种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六淫”中把风列于第一位。 【风为百病之长】 风邪是导致多种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六淫”中把风列于第一位。临床上风邪引起的疾病最为广泛,外感中,风可以和多种邪气相合,如风与寒相合就成风寒;...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5647.html

阳虚阴盛_因病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阳虚阴盛由于肾阳虚,不能温养脏腑,以致脏腑功能低下,出现阴寒的病状。 【阳虚阴盛】 阳虚,指肾阳虚。阴盛,指阴寒内盛。由于肾阳虚,不能温养脏腑,以致脏腑功能低下,出现阴寒的状,如怕寒、肢冷、下利、水肿,脉沈微等。...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5934.html

金实不鸣_因病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寒郁化热,煎熬津液,痰热交阻,肺失清肃,证见声音嘶哑。此外,亦有因肺有蕴熟,复感外寒,热受寒束,肺气失于宣畅而音哑的,都属二证。金实不鸣是机上的术语,名称为“暴瘖”,即突然失音,相当于喉部或声带的急性炎症、水肿等。...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5703.html

共找到156,32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