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咳_《时病论》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干咳者,乏痰而咳逆也。此因秋分之后,先伤乎燥,燥气内侵乎肺,当时未发,交闭藏之令乃发,斯为金寒水冷之咳也。前论秋燥条中,是为燥之新邪;此论干咳,是为燥之伏气。其证咳逆乏痰,即有痰亦清稀而少,喉间干痒,咳甚则胸胁引疼,脉沉而劲,舌苔白薄而少...

http://qihuangzhishu.com/710/104.htm

秋季食用6种食物抵抗干燥_秋季养生_【中医宝典】

...,为你秋季食疗养生增添美味色彩。 1、梨:清心降火解秋燥 梨具有润燥消风,镇咳止喘,清心降火的作用,可以缓解“秋燥”,醒酒解毒。生梨性凉,老年人不宜一次吃得过多。脾胃较弱的人,也可以做成冰糖炖梨水,亦是一种很好的食用方法。 2、大枣:...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4486.html

入秋滋补中药_药物养生_【中医宝典】

...从气候特点而言,秋季之风性属燥,从人体脏腑而言,秋季肺旺肝弱,脾胃易受其影响,秋季为收藏季节,人体也宜收敛。故秋季药物保健法应以清润为主.辅以补养气血。 1.清润秋燥秋燥有温燥、凉燥之别,在用药上应予以区分。今将常用的润燥药介绍于下:...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5338.html

酸味水果 秋季最受用_【中医宝典】

...所谓“一夏无病三分虚”,夏天暑气重耗精伤气,人在秋季需要好好调养。加上秋季主“燥”,环境干燥容易损耗人体津液,给人体带来不适。在秋燥降临之际,我们的饮食也需跟着调整。 随着季节向秋迈进,大家秋燥不适会越来越明显,不同程度地感觉到口、鼻、...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5011.html

感冒的辨证食疗_【中医宝典】

...风邪所致,而风邪又常与寒、热、湿、燥、暑、火相杂致病。此外,中医认为感冒发于不同季节,因时令的邪气不同而在人体表现也会不同,如春温、暑湿、秋燥等。所以中医感冒的证型较多,治疗也不尽相同。 风寒感冒 多发于冬季,临床症状为恶寒重(怕冷)、发热轻...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9154.html

温热燥证宜保津液_《温病正宗》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夫春温、夏热、秋燥,所伤皆阴液也。苟能时时预护,处处堤防,岂复有精竭人亡之虑?伤寒所伤者,阳气也。诚能保护得法,自无寒化热而伤阴,水负火而难救之虞。即使有受伤处,临证者知何者当护阳,何者当救阴,何者当先护阳,何者当先救阴,因端竟委,可备知...

http://qihuangzhishu.com/723/62.htm

燥痉_《温病条辨》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燥气化火,消烁津液,亦能致痉,其治略似风温,学人当于本论前三焦篇秋燥门中求之。但正秋之时,有伏暑内发,新凉外加之证,燥者宜辛凉甘润,有伏暑则兼湿矣,兼湿则宜苦辛淡,甚则苦辛寒矣,不可不细加察焉。燥气化寒,胁痛呕吐,法用苦温,佐以甘辛。...

http://qihuangzhishu.com/681/75.htm

白露饮食滋阴防燥_膳食养生_【中医宝典】

...机会侵袭机体,自然也就会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 白露为典型的秋季气候,秋季气候以干燥为主要特点,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秋燥”。燥邪伤人,容易耗人津液,而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症状。预防秋燥的方法很多,可适当地多服一些富含...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2798.html

秋季养生六则_【中医宝典】

...□ 杨新玲 中国人民大学医院中医科 中医有句话:“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预防秋燥是重要的秋季保健原则。 谨慎起居 古人云:“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早睡可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可舒达阳气。但起床时不宜过猛过急,可适当再赖床几分钟,舒展活动...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5079.html

新感温病_《中医名词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入于里而更甚。风温、暑温、湿温、秋燥、冬温等都属新感温病。...

http://qihuangzhishu.com/109/2007.htm

共找到1,00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