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此类皆远胜他本,聊举一二,以见古石刻之可贵也。武亿曰:分老子道经卷上,德经卷下,亦与古本相彷。 后陆放翁题跋云:“晁以道谓王辅嗣老子曰:‘道德经不析乎道德而上下之,犹近于古。’今此本已久离析。”然则宋已失辅...
...话虽这样说,可是后世一般修炼玄宗的神仙丹道派的人们,却把老子的“谷神”之说改头换面,拉到道教的《黄庭内景经》里面,配合上古医学的《黄帝内经》等原理,把人身的头脑、心脏、小腹等体内的机能,各个派了一个守护的神人,配合天地日月时间空间方位等...
... 二是春秋时期关尹喜的后人,以官名为氏。关尹即守关的关令。春秋时期老子见周王室衰败,欲离开周地西游,走至函谷关时,负责守函谷关的关尹喜非常景仰老子的学问,再三请求老子为其著书。老子就写了《道德经》,阐述了其哲学思想。传说喜将此书传播于世后,...
...老子提倡对人要宽和慈柔,不要争胜好强,与自由主义的博爱宽容思想有相似之处。他提出诚信友爱准则:“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他提出待人要“兼而不刺”(58章),亦即待人宽厚、不伤害别人。末章说:“和大...
...不为物累。但能利物,而成为无为的大用。因此再进而说明人生宠辱境界的根本症结所在,都因为我有身而来。 宠,是得意的总表相。辱,是失意的总代号。当一个人在成名、成功的时候,如非平素具有淡泊名利的真修养,一旦得意,便会欣喜若狂,喜极而泣,自然会有惊...
...离开德。 3、无德:无法体现真正的德。 4、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以,心、故意。无以为,即无心作为。此句意为:上德之人顺应自然而无心作为。 5、下德无为而有以为:此句与上句相对应,即下德之人顺任自然而有意作为。 6、攘臂而扔之:攘臂,伸出手臂;扔...
...黄老的内涵-出自《老子他说》 那么所谓黄老之学的道家学术,它的内容又如何?当然,最能代表道家思想的是老子,他所著《老子》(到了唐玄宗时代,又尊称它为《道德经》)一书,最能代表道家思想,最有系统,有最具体的叙述。 而阐扬、诠解老子最清楚正确...
...超脱于具体事物之上的“道”,与现实世界的万事万物有着根本的不同。它没有具体的形状,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它无边无际地无古无今地存在着,时隐时现,难以命名。“道”不是普通意义的物,是没有形体可见的东西。在此,老子用经验世界的一些概念对它...
...共十六姓(其中五家为复姓)赐与国姓「李」。此外还有许多家族改为李氏,由此李氏人丁大增。 家族名人 李耳 (即老子) 春秋末期重要的哲学家,他崇尚自然,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是中国重要的哲学思想「道家」的创始人。 ...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