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杂病。指脏气偏,又伤于生冷或感所致之呃逆。多伴有手足发冷,呃逆以朝轻暮重为多见。证治汇补·呃逆:“呃,朝宽暮急,连续不已,手足清冷,脉迟无力。”治宜温散、和。方用丁香散、沉香降气汤、荜澄茄散、理汤加...

http://qihuangzhishu.com/169/37.htm

医史文献研究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定中的张景岳传,戴良的丹溪翁传等,他们由于生活于同时代或相近时代,常能得到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四是笔记小说常有医史研究的记载。五是医家著作,徐春甫的古今医统大全介绍了270多名医家;李的医学入门叙述了医学源流,介绍了...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51.htm

疝_杂病广要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随手可愈。若茫然混然,徒执一偏之见而至老不寤者,即与之谈,终无益也。(景岳)脉候 寸口之中云云,内结者,病疝瘕也。脉细小紧急,病速进,在,寒为疝瘕积聚,腹中刺痛。(脉经)尺寸脉俱牢(一作芤),直上直下,此为冲脉,胸中有疝也。脉来...

http://zhongyibaodian.com/zabingguangyao/483-5-8.html

内科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诊籍”、治百病方、张仲景金匮要略等是这一时期与内科杂病有关的重要医学文献,尤其后者对内科杂病的理论认识与诊治技术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成为中国传统医学在内科杂病方面垂范后世的经典之作。(一)淳于意“诊籍”中的内科杂病病案西汉初...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82.htm

医学教育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候论补注本草千金要方。在针灸教学采用王惟一发明铸造的针灸铜人,进行直观教学,也是历代医学教育的一大创举。考试访大学之法,建立了严格的制度。每月一次私试,每年一次公试。成绩分为优、平、否三等。优良者升为内舍,每年一次会试,...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172.htm

祖国医学对癌瘤的记述_【中医宝典】

...。 自伏羲氏发明了阴阳辨证以后,才有了今天的祖国医学。有关癌瘤的记载,在因、殷墟甲骨文里,已有了“瘤”字。周礼有疡医。历代对七情郁结,脾胃受伤,导致气血凝滞,形成症瘕、积聚等的论述就包括了癌瘤。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名医医和,提出六气失调...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5825.html

附录备用方_医学从众录_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栝蒌薤白白酒汤(方见金匮)胸痹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方中加半夏二钱。名栝蒌薤白半夏汤。治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小建汤大建汤(各见伤寒)治心胸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不可触...

http://qihuangzhishu.com/738/44.htm

五运六气_医学真传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神农本之而着药性,黄帝本之而着内经,仲师本之而撰伤寒金匮。今人但知风、热、湿、火、燥、寒为病,岂知厥阴主风,风,木也;少阴、少阳主热,热,火也;太阴主湿,湿,土也;阳明主燥,燥,金也;太阳主,水也。此风、热、湿、火、燥...

http://qihuangzhishu.com/858/7.htm

春秋战国时期医学著述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闻木音则惕然而惊者,阳气与阴气相薄,水火相恶,故惕然而惊也。”说明阴阳五行学说,已被引入医学理论黄帝内经撰成之初,在战国时代可能为黄帝脉书扁鹊脉书等20余种单行本。西汉后期,刘向、刘歆父子校书,始由李柱国等校定为黄帝内经...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9-7.html

秦汉时期医史研究和文献整理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许慎的说文解字对疾病的解释,对药物和有关医事的注解,都包含丰富的资料,该书涉及药物和病名各数百种,是后世医药文献注释的重要参考书。东汉时,一些学者在注释经史,涉及不少医学内容,如郑玄注周礼周易寺经等。高诱注战国策...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0-5.html

共找到594,67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