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董恂的《古今医籍备考》,邹澍的《医经书目》等。但这些书目,均已亡佚。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文献目录,就是明末殷仲春的《医藏书目录》。又名《医藏目录》。 殷仲春,字方权,号东皋子.浙江秀水(嘉兴)人。生平主要活动在明万历至崇祯年间.博学多闻...
...渐苏醒。次以来复丹为末,井水调下。无中,则以大蒜细研,新水调与之,仍以蒜少许置鼻中。或谓中暑最忌得冷,来复、黄龙并蒜,以水调下者何?盖其药性温,因寒附诸方香薷饮(《和剂方》)治伏暑引饮,口燥咽干,或吐,或泻,并皆治之。一方加黄连四两,用姜汁...
...张从正,(约公元1156——1228)字子和,号戴人,金代雎州考城(今河南雎县兰考一带)人。幼承庭训,习医文为业,兴定中入太医院任职,不久辞去,回乡里悬壶,谓门庭若市。张氏毕生上研灵素,下通百家,忙于诊务而疏于书作,后世传《伤寒论》中应用...
...续断(南草,龙豆)(《本经》上品)【释名】属折(《本经》)、接骨(《别录》)、龙豆(《本经》)、南草(《别录》)。时珍曰︰续断、属折、接骨,皆以功命名也。【集解】《别录》曰︰续断生常山山谷,七月、八月采,阴干。日采。弘景曰︰按《桐君药录》...
...清代医家。字翰文。上海(今属上海市)人。从师于清初名医李用粹,并录其医案,辑成《旧德堂医案》(现存于《三三医书》中)。另着有《本草删书》、《伤寒类书》、《脉学定本》等。其子宗泰(字宏文),曾任太医院吏目;孙尔歧(字临照)亦承家业。...
...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六淫所犯,辨证要点,五经(缺厥阳经)证治有关问题,其中伤寒内容最多;下卷广泛涉及《内经》、《难经》,脉法、针灸等有关问题,常附图表以助述;“附录”主要为病证诊治法内容。 该书主要围绕伤寒五经证的有关问题如“太阳六传”、...
...有附益处。要之据证定方。毫无通变。使后学习之。宁无所误耶。〔李氏(辰拱)伤寒集成方法〕佚亡名氏胎产救急方序曰。延年李辰拱。壮岁游三山。获从仁斋杨先生游。气味相投。因以伤寒总括见授。且语之曰。治杂病有方。治伤寒有法。一既通。其余可触类而长矣。...
...惟《医学指归》二卷,尚未梓行。宽乞而抄读之,恍然知药按君臣佐使,证详表里阴阳,酌古准今,法良意美,洵《灵枢》之功臣也。宽先世亦以太医院显名于世,悔无传人。及世伯自邮迁兴,与宽祖宅比邻,交深三世,因得熏陶其学问,熟悉其生平焉。每忆世伯造诣深邃...
...《冯氏锦囊秘录》乌附膏治囟陷。棉川乌(生用) 雄黄(二钱) 附子(生用,五钱) 各为末,用生葱连根叶打成膏,空心贴囟上。 目录 《冯氏锦囊秘录》乌附膏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冯氏锦囊秘录》乌附膏 治囟陷。棉川乌(生用) 雄黄(二钱)...
...二十一史,史载历朝明医实录,今据之采其出处,附名氏之下为小传云。)子书(《老》《庄》《杨》《列》《文中》《淮南》等子书中,有纪医法之秘者,今采之。《尔雅》(二卷,晋郭璞注。)《埤雅》(二十卷,宋开国公陆佃撰。)《大明会典》(医政官制,及天下各处...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