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方法_【中医宝典】

...的自觉症状,疾病的发生原因,发展经过及治疗情况,对疾病作出进一步的判断。这种方法是傣诊断痛证或一般疾病最主要的方法,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在问诊中应注意了解患者最主要的症状,再围绕主证有目的地进一步询问有关情况,如病史、家庭家族史、生活习惯、...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6965.html

第一百零九回_《明代宫闱

...着某太史寓。某公怔了一怔,又想这两个轿夫,或者是某太的仆人,也未可知。又转念两人的状貌,实在不像个庸仆,某公想了一会,万分忍耐不住,就借着同乡的名义,竟投刺谒见某太,及至两下见面,大家都弄得呆了,半晌作声不得。那个某太,更其惭愧得...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24019.html

郑抡(1871-?年)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近代医家。字迈庵。福建闽候人。四世业,幼得家传。1932年任福州中医学社教员。常谓医运日衰,乃采录经史、笔记、地志诸书医资料,按医学发源、医师踵起、医官建设、政施行、医书流行、名医列传为序,撰成《中国门小史》(1933年),其中以...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124.htm

书籍_双柏彝医书_【中医宝典】

...吃母猪肉等等。这些内容体现了当时的彝对疾病的产生,病情的进退,药物的生克关系都有一定的认识。 它是对16世纪以前彝族人民医药经验的总结。它的出现,说明了16世纪中叶彝族医药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证明当时主要以行医为业的彝族医生已出现了。国内...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6921.html

为人子者不可不知_《友渔斋话》_中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北齐李元忠母老多病,元忠专心医道,研习积年,遂善。族弟亦为母病,为治疗不愈,遂自精究针药,母病乃除,隋许道幼亦因其母病患,遍览经方,得以究极,世号名医。戒诸子曰∶人之尝视膳药,不知方术,岂为孝乎?由是转相传授。唐·王勃尝谓∶人子不可...

http://qihuangzhishu.com/715/10.htm

卷四十五志第十五 百官志一 北面朝官_《辽

...也。 北院枢密使。 知北院枢密使事。 知枢密院事。 北院枢密副使。 知北院枢密副使事。 同知北院枢密使事。 签书北枢密院事。 北院都承旨。 北院副承旨。 北院林牙。 知北院贴黄。 给事北院知圣旨头子事。 掌北院头子。 北枢密院敞。 北院...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8098.html

俞樾“废存药”论及其历史影响_【中医宝典】

...关键词:俞樾 “废存药”《废论》《医药说》 俞樾是近代中国主张废除中的始作俑者,提出了“可废,药不可尽废”的观点。本文系统介绍他的《废论》和《医药说》,并分析其思想根源及历史影响。 俞樾(1821~1906年)字荫甫,号曲园居士...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680.html

校正书局与医书大量刊行_中医文化中发展_【中医宝典】

...修订、校正。在方书和方剂学著作方面政府也曾4次组织医官集体编纂大型方书,并组织官铸针灸铜人,编纂针灸图经。最值得一提的是校正医书局的成立。 宋以前籍多赖辗转手抄,流传,以致讹误、衍脱很多。宋政府在开国不久即诏令征集收购医书,进行整理、修订...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16.html

中外医学交流_中医文化中发展_【中医宝典】

...下)“卷19”,第126页,岩波书店,1965年版),更进一步地促进了朝鲜医学的发展。医事制度方面,朝鲜百济按照中国南北朝时期将医者与药者分工成为太医丞和药藏丞的作法,设置了博士和采药师。(金斗钟:《韩国医学》,第12,36,37,41...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66.html

丝绸之路上的维吾尔_民族中医维_【中医宝典】

...维是指以维吾尔族为主的新疆地区少数民族所创造的民族医学。 新疆地区古代属于西域的范围,居住着许多民族,有回纥(回鹘)、乌孙、羌、鲜卑、突厥等古民族。西汉武帝派遣张骞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自此,新疆成为东西方交通要道,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3004.html

共找到87,42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