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冬病夏治理论的再探讨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时间,各地并不完全相同。有的在每年初、中、末三伏的第一天;有的在初、中、末三伏的每一天。笔者认为只要是夏天天气炎热、气温较高的那一天都行,而不必拘泥于某一天。在临床则选择从夏至到处暑之间的每一天,因为这样可以使患者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治疗。 ...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3854.html

五运六气全图要诀_《医门补要》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大暑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逐年客运图逐年客运图(图)前哲未肯将运气全图轻泄者,恐人未必深信。愚不揣谫陋,和盘托出,以公同志者,果能熟玩各图,每到各月节气,逐一参详,即可预知所发何病居多,欲求性命之学人...

http://zhongyibaodian.com/yimenbuyao/782-9-2.html

秋伤于湿大意_《时病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内经》之“秋伤于湿”不合耶?细思之,斯二句书,不重夏秋二字,当重在热凉二字也。盖热蒸则湿,凉胜则燥,理固然矣。即如立秋处暑之令,炎蒸如夏,患者非秋湿,即秋暑。其实秋令之湿热,亦必夹之秋暑也。考湿热之见证,身热有汗,苔黄而泽,烦渴溺赤,脉来...

http://zhongyibaodian.com/shibinglun/710-12-1.html

疟寒热_《医学纲目》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有疟,其治各别。在太阳经者,谓之风疟,治多汗之。在阳明经者,谓之热疟,治多下之。在少阳经者,谓之风热疟,治多和之。此三阳受病,皆谓暴疟也。发在夏至后处暑前者,此乃伤之浅者,近而暴也。在阴经者,则不分三经,皆谓之温疟,宜以太阴经论之。其发处暑...

http://qihuangzhishu.com/335/39.htm

疟寒热_《医学纲目》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有疟,其治各别。在太阳经者,谓之风疟,治多汗之。在阳明经者,谓之热疟,治多下之。在少阳经者,谓之风热疟,治多和之。此三阳受病,皆谓暴疟也。发在夏至后处暑前者,此乃伤之浅者,近而暴也。在阴经者,则不分三经,皆谓之温疟,宜以太阴经论之。其发处暑...

http://zhongyibaodian.com/yixuegangmu/335-10-6.html

风中腑兼中脏治验_《卫生宝鉴》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酒煨.各一两半) 桃仁泥子 当归尾枳实(麸炒) 白芍药 升麻(各半两) 人参生甘草 陈皮(各三钱) 木香 槟榔(各二钱)上十二味.除麻仁、桃仁外.为末.却入二仁泥子.蜜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温水食前送下.初六日得处暑节.暑犹未退.宜微收实...

http://qihuangzhishu.com/632/82.htm

风中腑兼中脏治验_《卫生宝鉴》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酒煨.各一两半) 桃仁泥子 当归尾枳实(麸炒) 白芍药 升麻(各半两) 人参生甘草 陈皮(各三钱) 木香 槟榔(各二钱)上十二味.除麻仁、桃仁外.为末.却入二仁泥子.蜜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温水食前送下.初六日得处暑节.暑犹未退.宜微收实...

http://zhongyibaodian.com/weishengbaojian/632-18-3.html

秋季养生_四季养生_【中医宝典】

...加松子 安稳度晚秋 初秋到来好瘦身 初秋进补宜清不宜腻 初秋养生从头梳起 初秋应着重肠胃保养 除秋燥——百合荸荠雪梨羹 处暑过后防温燥 冬季巧洗防疾病 对付白露后的“秋乏” 二白汤可防秋冬感冒 防范秋冬手脚凉 防燥而养肺 秋季的“养收”之道...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qiujiyangsheng-430-1.html

中药修合须辨水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杀虫除祟汤剂。又五月五日午时若雨,急伐竹竿剖开沥取其汁谓之神水,能清热化痰,定惊安神。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四节内水 此时湿热减退,是水得秋金清肃下行之气,善祛暑清肺,降气除热,最宜多贮以备煎熬肃清肺气之药。 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及腊日水...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6685.html

中药修合须辨水_中药炮制_【中医宝典】

...日午时水 有杀虫除祟之能,宜修合祛疟止痢、治疗疮疡疖肿与杀虫除毒类丹丸或煎煮杀虫除祟汤剂。又五月五日午时若雨,急伐竹竿剖开沥取其汁谓之神水,能清热化痰,定惊安神。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四节内水 此时湿热减退,是水得秋金清肃下行之气,善祛暑...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a9842.html

共找到44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7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